南京多家博物馆昨观众逾万 亟盼免费开放再扩容

19.05.2015  12:45

  

  ①市民在南京博物馆参观绘有30多个京剧脸谱的巨幅折扇。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余 萍摄

  

  ②观众参观南京六朝博物馆。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③南京甘熙故居,孩子体验抓周。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宋 宁摄

  “这是豌豆公主的床!”幼儿园大班的倩倩跟妈妈走进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安徒生童话进入中国百年展》的展厅,看到一张床上摆了20张床垫,立刻认出这是安徒生童话里的细节。本以为周一人少,没想到因为昨天“5·18国际博物馆日”免费开放,母女俩排着长队进了博物馆。

  昨天在南京,原本收门票的主城区的多家场馆如南京市博物馆、六朝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因免费开放,观众都超过了1万人,创下历史新高。

  好展览,是让文物为观众讲故事

  正如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博物馆已经成为城市品位和文化功能,公众的文化享受和生活环境的体现。展览好看,是公众涌入博物馆的第一条理由。

  有时候,“好看”来自于一件珍贵文物。苏州昨天展出了一件国宝重器:吴王余昧剑,剑身75字铭文记述了三代吴王与三场战争,其中“姑雠(chou)”二字是“姑苏”的源头;

  有时候,“好看”来自于展览阵容的豪华。南京市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展汇聚了南京、扬州、泉州、宁波等9座城市的文物,堪称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百科全书;

  有时候,“好看”来自于一个独特的创意。常州市博物馆的“古人的低碳生活”探秘活动,给参观者发一份寻宝图,让他们寻找与低碳环保相关的文物,使原本漫无目的的参观有了“一双发现的眼睛”。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说,以前绝大多数博物馆是历史和艺术的殿堂,但却不是休闲娱乐的文化客厅,但现在,展览要有吸引人的主题,丰富多样的文物,能让文物为观众讲故事。从法国引进的拿破仑展,就用几百件文物讲了拿破仑的一生,今年5月2日下暴雨,但南博参观人数创纪录地达到2.8万人。

  亲近文化,逛博物馆成为生活方式

  昨天上午,在南京博物院《留住他们的微笑——文物中的濒危动物》活动现场,小艺钒听了扮成江豚模样的讲解员的讲解,摸到了江豚造型的陶器,还牵着“江豚阿姨”的鳍朗诵了保护动物的儿歌。

  小艺钒是南博的常客,从她2岁起,妈妈孟莉就常带她来博物院,外出旅游也选逛博物馆。逛博物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供职南京民生银行的徐翔在陶牛车展柜前驻足,他对记者说:“那时南京城里见不到马,贵族崇尚慢生活,都坐牛车。”徐翔的工作是帮人理财,逛博物馆则是他修养内心的方式。

  “我是一个博物馆达人,到南京博物院看庞莱臣收藏大展,到无锡博物院看张大千敦煌写生作品展,到徐州博物馆看全国最精美的那套金缕玉衣,清明节下大雨,我还开车带着儿子去苏州博物馆,看北欧维京人生活展,”徐翔说,“爱博物馆不仅是爱文明的表现,更是一个有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表现,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人。

  免费遇上文保,小门票有大烦恼

  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昨天看到博物馆人满为患,略感辛酸,如果不是因为平时收门票,很多观众就不必赶在免费日进馆:“国外的博物馆日不像我们这么热闹,说明逛博物馆在中国还有点奢侈,哪一天逛博物馆就像逛商场、看电影一样平常,文化的春天就到了。

  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车宁告诉记者,江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282家,其中219家免费开放,公立博物馆中只有古建筑类和遗址类的博物馆,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要用门票来控制客流,开放与保护就这样产生了矛盾。

  观众数量暴涨意味着文化需求的激增,那么免费开放范围能否扩大?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贺云翱认为完全应该。他说:“像南京市博物馆这样的中心馆,应该尽可能免费开放,可以通过发放免费参观券、组织观众等方式将这种需求分流到非节假日。另外,收费博物馆并非所有的展厅都位于古建筑内,在现代建筑中的那部分可以率先免费开放。

  上周末,中国科协力推全国92家科技馆免费开放,江苏南京、盐城、南通和东海四地科技馆名列其中。南京市科技馆副馆长诸培强说:“不管参观人数多少,场馆运营每年两三千万元必不可少,而免费开放可以让场馆的利用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这个观点也许会让我们对“博物馆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有更深的理解。(王宏伟 颜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