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公安如何办案?新年伊始,记者走进南京公安,深度感受信息化建设给公安执法理念带来的深刻变化。
电子案卷 办案全程留痕可追溯
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淮海路派出所办案区,人身检查、信息采集、讯问室、辨认区全部分开,每个区域都有视频录像。
“我们办理行政案件,已不再需要一张纸。”秦淮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冯子龙说,“从笔录开始,一直到行政处罚决定的做出,全程电子化。”
笔录完成后,执法对象在签名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电脑就会将签名自动添加到相应位置;按指纹也不需要印泥,伸出手指在指纹仪上轻轻一按即可。
案件审核也无需在纸上进行。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法制大队大队长律波告诉记者,他们每人都有一个与之身份相对应的U盘。在电脑上审核派出所传来的案卷时,只需将U盘插入,输入密码,轻点鼠标,他的亲笔签名和日期就在案卷上生成。经过逐层审核,整个电子案卷形成后,电脑还会自动加盖相应的印章。
“‘4小时调查取证,8小时去报批。’办案报批程序费时费力一直受诟病,现在轻点鼠标即可。”律波说,“网上办案,节约纸张、油钱,更提升办案效率。”
“电子化办案,每个环节都会留痕,全程可追溯。”南京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马群说,“网上办案更大的好处在于案件办理更加规范,有效杜绝了人情案,提高了办案质量。
自动量罚 压缩自由裁量空间
“你们对我处罚太重,你们徇私枉法,我要投诉你们……”过去,每当行政处罚决定作出时,执法对象常会这样辩驳。如今,在南京,这样针对执法人员的辩驳已没多大意义。
“在我们这里,多数行政处罚决定是由电脑来计算的。”淮海路派出所副所长梁辰说。通过他的演示,记者看到,针对几类常见的治安案件,电脑预设了各种备选情节,有从轻的,也有从重的。办案人员按照设定的情节,一一询问执法对象,是就打对勾,不是则放弃,最后按下回车键,电脑就会给出一个处罚建议。
由于各种原因,同城同种行为同种情节,处罚结果差别迥异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为此,南京市公安局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研发了“行政案件自动量罚系统”,有效破解了“同城同事不同罚、同案同事不同罚”的老大难。
目前,南京公安行政案件自动量罚系统可处理卖淫嫖娼、赌博、盗窃、故意伤害、殴打他人等五类案件。截至记者采访时,通过这一系统量罚的案件11000余起,没有一起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自动量罚系统限定的是民警的自由裁量权,体现的是公平公正。”马群说,“民警的警龄、性格、经验都可能影响判罚,但通过电脑的管控,有效遏制了区别悬殊的判罚。”
网上公开 倒逼民警办案规范化
去年8月,南京市公安局栖霞分局率先将首批28份行政处罚决定法律文书在网上公开,接受网民监督。这在民警中引起不小的震动。
考虑隐私保护,栖霞公安公开的处罚决定文书隐去了个人基本信息,但这些文书仍是案情、证据链、处罚结果的重要体现。律波说:“这样做对民警也是一种挑战,办案中不能有任何差错,哪怕是文字上的差错,全国人民都能看得到。”
在分局探索信息公开的同时,南京市公安局还研发了“执法监督系统”和“网上执法告知服务系统”。前者对民警办案全程监督,事前提醒;后者从接处警开始,及时告知当事人案件进展情况。
“这一切既是保障案件当事人的知情权,也是对执法规范的倒逼。”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锦辉说,“信息化建设对公安办案不仅是形式的改变,也是理念的变革,是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