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携手大数医达共同发布疾控预警联合解决方案

14.12.2020  21:02

12月11日,华为携手北京大数医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数医达”)在华为苏州研究所正式发布控上报预警分析联合解决方案,建设智慧疾控系统,助力疫情防控。大数医达创始人兼CEO邓侃博士、首席运营官缪苗,以及华为中国政企医疗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章国栋、华为中国政企OpenLab部长赵雪山、华为中国政企医疗华为云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魏涛等嘉宾共同出席了发布仪式。

 

 

北京大数医达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邓侃博士表示,在“预防控制疾病,保障全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善民生;提升综合防控能力,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国家疾控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下,华为和大数医达强强联手,发挥“数据智能应用能力、AI算法能力、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数据中台实践能力”等联合能力,针对当前现有的疾控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的“数据共享难、业务协同难、人员业务能力差异大、上报效率低”等问题,提供前沿且实用的解决方案。在此之上,从国际视野来看医疗健康事业,通过完善标准到彼岸的路径,中国完全有可能从整个体系上加快步伐,进入全球第一流的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建设行列。在实践方面,发挥华为在5G技术革命中的先锋优势,引领全国智慧疾控系统升级发展的同时,为国家公共疾控服务和社会治理新模式的融合提供新的思路。

 

 

华为中国政企医疗Marketing与解决方案销售部部长章国栋表示,华为与大数医达疾控预警联合解决方案为各级疾控管理职能部门提供一站式公卫监测预警服务平台,联合方案基于华为大数据平台,集成了大数医达在全域数据采集、高效数据治理、AI算法服务和数据价值应用等一系列能力,可以做到实时采集医院HIS/LIS/EMR临床数据、与疾控上报数据汇集后存入大数据平台,实时筛查疑似病案,甄别疑似患者等重点人员,减轻医生工作量,缩短报告时间,有效杜绝医疗机构瞒报/漏报/错报/延报等现象,转变以往传染病监测系统单纯依靠手工上报单一模式,打破疾控风险被动式接收的僵局,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同时高效挖掘医疗数据价值,基于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决策支持可以实现区域动态预警,快速精准甄别传染病爆发风险,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各级疾控管理职能部门在突发疫情时可以从容应对,精准决策,为公众提供精准服务。

 

华为中国政企OpenLab部长赵雪山表示,华为与大数医达联合解决方案通过大数据采集、管理、价值挖掘分析,实现数据汇聚、交互共享,对医疗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建模分析,准确预测、预报、预警各类传染病的发生,推动疾控监管、监察、监测监控等方向的智能创新应用,致力于让疾控中心高效挖掘医疗数据价值,有效提升疾控中心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决策质量,加快决策速度。希望下一阶段能够进一步针对疾控场景进行业务挖掘,深入客户的诉求及痛点,通过OpenLab打造端到端、以客户为感知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也希望未来双方能够联合打造项目样板,实现解决方案的可落地、可复制和可推广。

 

 

华为通过OpenLab加速智慧疾控场景化解决方案的最终落地,携手大数医达共同打造疾控上报预警分析联合解决方案,基于数据智能应用,面向疾控中心端和疾控居民端,分别提供传染病多源数据智慧疾控平台和疫情防控移动端平台。通过信息化支撑完善传染病上报管理流程,实现传染病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各类监测业务数据的深度挖掘、统计分析和集成应用,实现对传染病及症候群监测、预警、治疗与管理与一体的综合管控平台,支撑卫健委疾控管理和科学决策。

 

该联合方案的核心优势是基于华为数据中台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方案能力,联合大数医达数据智能应用能力和AI算法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和促进民生领域跨越发展的新要求,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公共卫生精准服务奠定基础。通过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智能分析实现对疫情发生的全周期监控,把相关的医疗数据和政府数据进行整合,为管理者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有效提升疾控中心及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决策质量,加快决策速度。

 

当前,华为与大数医达疾控上报预警分析联合解决方案已在中国区OpenLab苏州总部完成功能验证,大数医达的疾控上报预警分析平台已与华为容器、大数据、数据库等服务适配成功。未来,面向智慧医疗服务系统建设市场机会点,华为与大数医达将联合拓展,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智慧疾控系统的建设。

 

 

当天上午,华为中国政企OpenLab部长赵雪山陪同各位嘉宾参观了中国区OpenLab苏州总部。赵雪山表示,OpenLab是华为在ICT数字化转型中的实践平台和桥头堡。以苏州为中心,依托于全球化布局,华为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发展保驾护航。2020年,中国区OpenLab将重点聚焦于中国政企解决方案沙盘,服务于中国政企客户与ISV合作伙伴,联合ISV伙伴通过“集成”加“验证”的方式,助力解决方案从“孵化”走向“成熟”,逐步实现解决方案的可交付。

 

(责任编辑: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