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之一头发丝细零件有瑕疵,用手就能摸出!

28.04.2016  21:02

  

  将巨型拖拉机倒入特定位置对接农具,检修仪器时能识别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不平整,在两个小时内加工超世界水准的精密零件……经过白日化的决赛拼杀,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向人们展示了江苏技能人才的超高水准。农机修理工、电气装置、数控铣等等,这些比赛项目所追求的精密指标,成就了江苏制造,也成为新老技能人才队伍的一次大检阅。

  开巨无霸农机精准“倒车入库

  在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农机修理工竞赛的现场,竞赛环节全程封闭。8台红黑相间的沃德农机,在比赛专用的驾训场上一字排开,轮胎与成年人的肩齐平,有一种无形的霸气。“这是100马力的四驱拖拉机,用它牵引犁地不费吹灰之力。”在比赛间隙,农机修理工竞赛项目副裁判长、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副站长徐金德告诉记者,江苏走在现代农业的前沿,从犁地、插秧、再到收割,现代农业全机械化操作的程度在苏南已经达到90%以上。农机成为了农民吃饭的“家伙什”后,它的修理调试,也成了农民保障丰收的一根“保险丝”。

  “要会修,先会开”。徐金德告诉记者,农机修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让它在田地间收放自如,精准地停放在耕具前。这就意味着,参赛选手们面临的第一关,就是要把这群巨无霸分毫不差地“倒车入库”。记者看到,这个所谓的车库完全是按照拖拉机轮廓设置,空间一分不多,停放难度瞬间“秒杀”普通的机动车。一台洋马插秧机前,障碍设置员开始按照部位给机器上的螺丝“松绑”,上场的选手们,要听音拆解,给机器把脉,精确排除每一个螺丝的松动和移位。“农机修理要求快、准。和普通汽修不一样,农机修理工的担子更重,责任心强,农忙时一旦机器坏掉,他们就是农民的全部希望和依靠。

  用手摸出十分之一发丝细的零件瑕疵

  在一汽锡柴大师工作室,机修大师张建裕为一路拼杀到决赛环节的三个“弟子”打气。

  在竞技场比真功夫,拔高技能人才的地位,这是张建裕最喜闻乐见的。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渠道,也是一条他自己走出来的路。从学徒工到高级专家,张建裕花了30多年的时间。从一线操作工华丽转身,靠的就是一个“”字。2008年,厂里一台购于1996年的海伦柔性自动线三轴镗模板发生故障,通过和德国厂家沟通,这台当时花费2600万元购买的进口设备,光一次修理费就高达数百万元。没有结构图纸,没有维修说明,张建裕带着自己的团队在没有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凭着经验硬生生摸到了关键的损坏点,再通过拆解分析,最后自己制造出了替补的零部件,成本只有原厂家要价的几十分之一,此后,张建裕攻克难题,最终为单位省下了千万元的修理费。

  张建裕的徒弟陈森林告诉记者,为了培育技能后备人才,张建裕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全部所学倾囊相授。“师父逼着我们去学,去摸零件,练手感。”陈森林透露,师父张建裕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为工伤一只眼睛失明,几十年间,用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去识别零部件细微差别的蛛丝马迹。“他测量的零件不计其数,现在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摸,就能摸出10个微米以内的误差,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陈森林说。对于技能状元大赛,张建裕感慨,以全省规模举办大赛,把“好苗子”都召集到一块了。张建裕觉得,让有技能天赋的年轻人相互切磋,用技术较劲,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潜能。

  两小时完成精密加工学生组对接世界技能大赛

  如此大规模的技能考核和竞争,如何体现公平公正?技术裁判员告诉记者,今年技能大赛学生组选手将完全对接世界技能大赛,虽然是学生组,但技能人才的水准也绝不含糊。在大赛考评现场,数控铣专业的学生组参赛选手参照题目要求,两个小时内要打磨出铝制、钢制的两种材料成型的零件,并且根据大赛规定,参赛零件成品的及格线,其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的三十分之一,在此基础上,越精确才能越向冠军宝座迈进。“这种精密度的要求要远超企业给员工平时制定的工艺和标准。”专业技术人员表示,同样操作难度的零件加工,即便是水平一流的企业员工一般也要十多个小时完工,而两个小时的比赛时间限定,几乎是把参赛学生选手逼上“技术珠峰”,最大程度地体现他们的爆发力和潜能。

  与往年相比,今年对参赛成品零件的检验也有了超高标准。技能状元大赛该项目裁判长告诉记者,为了让技术指标准确精密,今年的大赛作品全部由“超级检验师”——三坐标检测仪器来实现自动化测量。“通过精密的红宝石探头,将检验的零件数据扫描后全部传入电脑,生成三维图形,再和比赛要求的参数进行精细对比,最后的误差不到一根头发丝的七百分之一。”记者周晶

编辑: 吴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