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十二圩办以农机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

26.11.2014  09:12

仪征市十二圩办事处地处滨江新城和开发区境内,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不少青壮年农民和新生劳动力弃农务工,造成农业从业人员老年化,农田耕种粗放且抛荒现象时有发生。这既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农业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十二圩办事处农技农机部门在市农委的指导下,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首先是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实施市农委2014年仪征市粮食生产整体推进工程行动计划中有关机械作业补助激励措施,对购买插秧机、大型秸秆还田机、条播机、收割切碎装置等配套机具分别给予1000—2000元的购置补贴,促进了机插秧、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切实把各项惠农政策转变为农民增收的倍增器。

二是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降低农业生产对人工的依赖。2014年,全办已拥有大中型拖拉机43台,高性能秸秆还田机48台,播种机15台,插秧机20台,收割机25台,全办农田耕作及收割机械化程度达100%,机插秧、机条播达40—50%,基本实现了粮食生产主体农事全程机械化。

三是 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经营方式。改变传统的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鼓励农民建立专业合作社等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推进土地流转,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已发展种田农机大户3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个。全办2万多亩耕地有40%以上面积实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其中90%为农机大户经营种植。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种田经验和成套的农业机械,已成为农村土地种植的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土地的集中流转承包,不仅解决了种田难的问题,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种田效益。

四是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在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农业金融和保险等领域的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农民的务农难度,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农机指导员深入农机户和机械作业田头,突出开展农技培训,为他们传经送宝,指导主推技术应用,帮助维修机械等,为“农二代”从事农业创业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