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
国家“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总体要求,水生态管理及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到了空前的重视。2016年4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16] 40号文批复:“原则同意《江苏省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试行)》(以下简称《区划》)。请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这标志着我省水生态目标管理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江苏省常州环境监测中心是江苏省环境保护水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多年来其生物监测团队与兄弟单位持续参与“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控策略研究与业务化运行(2018ZX07208-004)”等“十二五”“十三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全面监测解析了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的状况,支撑了上述《区划》水生态健康指数评价体系的构建,见证了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恢复的过程。
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
水生生物多样性是水生态(健康)的核心,水生生物监测是水生态状况监测的主要内容,《区划》中水生态健康指数由水生生物和水质两大部分指数加和而成,水生生物指数的高低主要反映水生生物完整性的状况,水质指数则反映水质的好坏。水生生物直观、可视、亲民,利于“国标”和“民标”的协调统一,“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虾、蚌、蜻蜓等指示生物的出现表征了良好的水生态状况。
“十三五”期间,江苏太湖流域水质呈改善状态,到2020年末,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及15条入湖河流水质优于Ⅲ类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与2017年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就太湖湖体水质而言,目前,高锰酸盐指数浓度3.8mg/L,达到Ⅱ类,氨氮浓度0.12mg/L,达到Ⅰ类,总磷浓度为0.075mg/L,同比下降5.1%,总氮浓度为1.27mg/L,同比下降3.1%。
“十三五”期间,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状况持续好转,水生态健康指数实现优良率和达标率双提升,“优良”比例从22.4%上升到26.3%,紫阳桥等点位还上升到了“优”的等级,达标率从50.9%上升到了63.2%。与“十二五”相比,“十三五”“优良”比例提升10.5个百分点,“中”等级下降6.2个百分点,“一般”及“差”等级下降4.5个百分点。
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改善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国际水生态完整性评价普遍采用的指示生物。具有重要的水生态功能,是水生生物多样性重要的构成成分。“十二五”调查发现江苏太湖流域有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280种,“十三五”已累计增加到300余种。蜉蝣、石蚕、石蝇等水生昆虫是典型的山区溪流“清水型”指示生物。目前,它们在太湖平原分布的范围有一定扩展,出现频次有一定增加,表明生态良好的指示生物向太湖平原迁入,水生态状况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在改善。蜻蜓、软体动物(螺、蚌、蚬)、甲壳类生物(虾、蟹)是典型的平原地区“清水型”指示生物,是洪泛平原典型的“原住民”,曾几何时,鱼米之乡难觅它们的踪影。目前,它们出现的种类、频次均在增加,像中国淡水蛏等生物“十二五”是稀有种,“十三五”已成为常见种,“十三五”太湖湖体及周边河网螺、蚌、蚬、虾已取代耐污生物寡毛类、摇蚊幼虫成为优势生物,它们的回归是鱼米之乡水生态状况及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大表现。
“十三五”初步调查发现鱼类60余种,其中肉食性及借助贝类产卵的鱼类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意味着较为“生态”的鱼类群落结构,鱼米之乡鱼类生物多样性恢复可期。河湖中水草丰茂是鱼米之乡水生态系统的一大特点,调查估计高等水生维管束植物有30余种,已确认的沉水植物有10多种。近年来,太湖污染较重的湖区及河网多次出现菹草恢复生长,规模逐渐变大,2020年竺山湾达到了约19平方千米的水平。水草规模化生长是鱼米之乡风貌恢复的积极信号。浮游动物方面,轮虫、桡足类等物种多样性也呈一定的增加趋势。
水生生物家园有所恢复
就像大树的树干、树枝及树叶一样,长江是一个由干流、支流及其附属湖泊组成的“生命之树”,太湖流域河网湖荡就是她枝繁叶茂的重要部分,树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树,必须维护太湖流域河网湖荡与长江连通交流的生态关系。多毛类生物(俗称沙蚕)属河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是太湖流域的“原住民”,是本土生物,监测研究发现,“十二五”它们仅分布于望虞河引江济太通道、太湖湖体、太浦河出湖通道等有限的水体,流域三分之二以上的点位无该类生物生存。而“十三五”随着长江引水通道的增加和引水的常态化,该类生物在流域上散布开来,流域三分之二的区域均有该类生物分布,物种数和出现频率均呈增加趋势,这说明水生态系统连通性、水动力条件及生态水量持续改善。沙蚕的回归,是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重大表现,也是水生生物家园恢复的明证。
江苏省太湖流域湖荡湿地及成片林地主要分布于京杭运河轴线以南,监测研究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30种以上的点位均出现于此,且周围5公里内往往都有丰富的湿地林地分布。研究表明,湿地林地的多寡与物种的数量有相关关系,湿地林地有利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根据《区划》要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加强了湿地林地以及生态红线区的保护、建设和管控,“十三五”江苏太湖流域湿地林地相关水体已成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分布中心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家园。
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2021年1月2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十四五”在流域治理上,要突出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以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
“十四五”水生态成为“三水共治”的重中之重,江苏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将以“新鱼米之乡”建设为目标,开启污染防治攻坚与生态保护的“升级版”,全面开展水生态评估、问题诊断和目标考核,深化区域污染负荷削减和水质改善,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红线区管控,科学配置生产、生活及生态用水,改善生态岸线、生态岸坡及缓冲带生境条件,大力实施水生生物、水生植被修复,全面实现水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