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患者股骨头坏死求医无门 市中医院启动应急预案手术治疗

06.05.2015  14:02

  中国江苏网5月6日讯 两层防护衣,三层橡胶手套,防护面罩,脚套……走出隔离手术室,全副武装的无锡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王建伟心绪难平。即便做过几千台类似的手术,但这台手术的成功却让他感到由衷的舒爽。回头望着这名还未苏醒的艾滋病患者,王建伟轻叹一声:希望他可以摆脱因股骨头坏死而致的长达3年多的钻心疼痛,让“腿”和“心”都重新站立起来。

  意外:摔了一跤被查出艾滋病

  现年53岁的患者张明(化名)素来是个热心人,平日里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曾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没想到多年的乐善好施却没能改变他多舛的命运。2011年8月的某一天,张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慎摔倒,被医院诊断为左侧股骨颈骨折。在住院治疗的过程中,一个晴天霹雳几乎把他击垮:他的血检报告显示艾滋病毒抗体“+”,他不知在何时染上了艾滋病毒!一股深深的恐惧感和自卑感驱使他在匆忙中结束了治疗,从此“躲”回家中,一反锁就是好几十天。由于缺乏专业治疗和康复指导,又没能及时用拐杖和轮椅来辅助行走,张明的左腿恢复得很不理想,久而久之拖成了大病。

  诊断:艾滋病+股骨头坏死

  2012年3月,一纸“股骨头坏死”的疾病诊断书,让张明再次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原来,股骨头坏死一般采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治愈率高达到90%以上,但张明却找不到愿意为他动手术的医院和医生。从那以后的整整3年时间里,张明和妻子辗转找了多家医院,最终都未被收治。直到今年4月17日上午,张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慕名找到了无锡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王建伟。没想到,王主任在思索片刻后,一口答应了他的请求。张明至今还记得王主任当时的一句话,“放心,不怕,这病总能过得去!”这话看似平淡,却让他顿时泪如泉涌,令他多年悲苦无助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治疗:医院启动应急预案

  张明不知,在接诊到他这位特殊病人之后,王建伟开始了周密的部署。“不能把病人推出去!腾出隔离病床!启动应急预案!组建特殊手术组!使用隔离手术间准备手术!”在科内,王建伟一连下达了好几道指示。在手术室内,一支由资深麻醉师、器械护士、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应急手术队伍也在悄悄地进行着紧张的准备,随时预备应对一切有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

  隔离手术室内,消毒严格,防护森严,医护人员谨慎小心、稳扎稳打地进行一个个手术步骤。麻醉,切开,截骨,砸实,清理,安装假体,对位固定,缝合……虽然手术仅耗时1小时15分钟,但由于包裹着严密的防护服,医护人员浑身上下都已经湿透。即便如此,大家还是精神饱满,只要手术成功、安全,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危险:手术中血液易感染

  据悉,血液是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手术中一旦不小心,就会导致职业暴露,发生被感染的风险。比如,髋关节置换术中可能形成血雾,被吸入肺部或沾染眼球;骨刺等坚硬的骨质尖端可能会发生刺伤;传递器械过程中可能造成锐器伤;气管插管时也可能出现体液喷溅……为艾滋病患者做手术,就是医务人员用自己的“生命”来救治患者的“生命”。

  术后,手术室内所有用过的一次性器械、衣物、手术巾等全部进行了安全的无害化处置,医护人员也经过严格消毒后离开手术室。

  在病房,张明得到了精心的医治和术后护理。医生护士像和正常人交往一样,每天为他换药,与他交流谈心,给他用药和生活指导。每一时每一刻,细致的人文关怀,温暖着张明的心,唤醒了他对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太多的人都排斥我,但在这里,他们没有放弃我,把我当作普通人看待”,术后的张明不无动容地说。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

  通讯员袁玥本报记者季娜娜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