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0.07.2015  14:35
2012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要素制约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这条主线,大力践行“三争一创”,深入实施四大行动战略,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并经上级评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6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41.02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41.91亿元,增长1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公安户籍人口计算)接近10万元,达到98281元,折合美元达到15636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9280元,折合美元达到12613美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4:62.79:32.17调整到4.71:58.39:36.9。 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开发园区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继续上升。开发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全区总量的48.4%、85.3%、66.3%和52.8%,分别比上年增加0.8个、4.0个、2.2个和2.5百分点。二是街道经济实力也不断提升。全区10个街道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有2个街道接近2亿元、有5个街道在2-3亿元之间,有2个街道在4-5亿元之间,1个街道在13亿元以上,全区平均每个街道为39645万元,比上年增加6767万元,增长20.6%,超全区2.6个百分点。全区有9个街道进入南京市镇街综合实力“二十强”,比上年净增1个街道。有39个村(社区)进入南京市综合实力“百强村”,与上年持平。江宁经济开发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50亿元大关,达50.3亿元,东山街道达到13.5亿元,分别居全区开发园区和街道之首。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98%,其中农业产值44.16亿元,增长12.5%。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水稻亩产603公斤,比上年提高9公斤;油菜籽亩产145公斤,比上年提高14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定在较好水平。全区粮食总产达24.91万吨,比上年增长8.1%;油料总产量2.11万吨,下降13.9%;蔬菜总产量55.21万吨,比上年增长1.86%;瓜果产量15.06万吨,比上年增长1.1%。 林业、畜牧和水产。全年林业产值达到5294万元,比上年增长3.9%。全区完成成片造林1120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其中绿色通道285公顷、高效产业林624公顷,完成四旁植树339公顷。牧业产值实现9.95亿元,比上年增长7.4%;渔业产值实现1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全区多数畜产品比上年略有增加。生猪饲养量28.85万头,比上年增加0.07万头;家禽饲养量503.9万只,比上年增加2.1万只;禽蛋产量2.16万吨、牛奶产量4.46万吨,都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区畜禽规模养殖适度比重保持稳定,生猪达到87.55%,比上年提升3.19个百分点;肉禽达93.75%,比上年减少0.28个百分点;蛋禽达98.27%,比上年提升0.03个百分点;奶牛97.75%,比上年减少0.32个百分点。年末,全区百头以上奶牛养殖场18个,3000头以上生猪养殖场20个,5万羽以上蛋鸡养殖场6个。渔业生产则以高效渔业为主并提档升级。在全区7580公顷水产养殖面积中,特种水产养殖达7023公顷,占养殖面积92.6%。实现水产品年产总量5.21万吨,与上年持平。 高效农业。全年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33家;当年新增高效设施面积2.97千公顷,高效农业累计面积19.48千公顷;当年新增设施栽培面积2.84千公顷,累计达到10.51千公顷。当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9个。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五朵金花”竞相绽放,全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营业收入近亿元,荣获“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台创园在全省考核评比中获第一名,汤山翠谷创成省级高科技农业示范园。 农业生产条件。年底全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全年完成机播面积35.0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36%;完成机收面积38.59千公顷,增长3.73%;机电灌溉和机械植保分别达到了47.76千公顷和47.71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9.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拥有大型拖拉机702台,比上年净增46台;拥有联合收割机374台,比上年增加80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区642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143.6亿元,比上年增长19.5%。分经济类型看,增幅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国有企业(2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4.4%)、股份合作企业(12.0%);而总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77.9亿元)、股份制企业(584.9亿元)和国有企业(47.0亿元)。轻、重工业产值为271.1亿元和187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0.5%。分行业看,全区规模工业涉及到的30个行业大类中有19个行业工业总产值较上年实现增长,11个行业下滑,其中增速超过全区平均水平的有7个行业,增幅排在前三位的行业依次是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258.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94.6%)、汽车制造业(67.1%),而产值增长绝对额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分别为汽车制造业(净增327.40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净增16.01亿元)和食品制造业(净增10.6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906.58亿元,增长2.7%;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88.97亿元,增长36.5%;实现工业利润180.59亿元,增长38.1%。 建筑业。全年共完成建筑业企业总产值(含多元化发展)600亿元,比上年增长50%;施工面积2100万平方米,增长35.5%;竣工面积956万平方米,增长18%;完成建筑业入库税收13.8亿元,完成建筑业利税48亿元。全行业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374家,其中一级资质企业35家,二级资质企业112家,资质等级、企业规模均位居全市第一。全年共获取优质结构工程112项,获取金陵杯42项,省优工程11项,国优工程3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1.2亿元,比上年净增90.8亿元,增长13%。其中:城镇项目固定资产投资5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房地产投资85.6亿元,增长8.9%;农村非农户投资150.7亿元,增长1.4%。全年共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135.23万平方米和132.8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38倍和1.18倍。1~12月份全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9823元/㎡,比上年下降8.4%。 投资结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1亿元,下降72.4%;第二产业投资557.8亿元,增长24.5%,其中工业投入555亿元,增长24.7%;第三产业投资231.3亿元,下降5.6%。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0.3:70.5:29.2。全区第一产投资比重下降0.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比重上升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下降5.7个百分点。 品质新城建设。完成上秦淮片区等各类规划近30项,江宁规划展示馆对外开放,积极推进“城中村”动迁改造和工业布局调整,完成征迁156万平方米,联合重组9家混凝土企业,启动上坊片区老城改造。积极服务地铁三号线、溧马高速、S122、宁高新通道等重点工程;高标准完成104国道淳化段、龙眠大道南延等一批干线公路,西部生态旅游线加快建设;文靖路东延等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江宁“川气东送”工程全线贯通,实现街道供气全覆盖,在建、建成变电站3座;完成长江干堤应急加固二期工程和一批河道清淤、涵洞整治、城区防汛工程;建成人防设施13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农村道路危桥10座。全年完成中心河、外港河等景观改造工程;万达广场快速推进,完成工程总量60%;推进府前商务集聚区、杨家圩商务休闲集聚区建设,杨家圩文化公园等10个街心公园建成开放;淳化建材市场加快建设。在村庄环境整治方面,完成全区70%村庄环境整治,高速、高铁两侧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推进,建成省首批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区,荣获“全国宜居宜业典范区”称号。 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全区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2894万吨,增长8.9%;货运周转量273928万吨公里,增长7.9%;全年完成客运量15650万人次,增长8.2%;客运周转量244890万人公里,增长8.2%。 旅游业。全区实现旅游收入150.1亿元,接待游客1364.96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29倍和61.0%。年末全区拥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13个。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在各行业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9.8亿元,增长19.5%;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6.8亿元,增长20.1%;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6亿元,增长16.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3亿元,增长17.9%。全区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7.5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9.0亿元,增长17.0%。 外向型经济。全年新批注册外商投资企业133个,其中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4个,实际使用外资10.0亿美元,增长18.8%;合同利用外资22.53亿美元,增长23%;出口创汇65.5亿美元,增长10.7%。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区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亿元大关,实现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269.7亿元,增长24.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5.8亿元,增长18.0%。从主要税种看,全区增值税完成96.2亿元,增长47.5%;消费税完成29.2亿元,增长68.6%;营业税完成33.6亿元,增长48.9%;企业所得税完成40.3亿元,增长0.3%;个人所得税完成14.1亿元,下降23.9%。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税收153万元,第二产业税收178亿元,占产业总税收73.9%;第三产业税收62.7亿元,占产业总税收26%。全年国税部门完成总收入157.5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地税部门完成总收入95.1亿元,增长15.8%。 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124.8亿元,增长18.1%,政府性基金支出61.7亿元,下降19.1%。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本外币)余额达到1214.33亿元,比年初增加175.5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8.36亿元,比年初增加75.1亿元。全区金融机构贷款(本外币)余额661.04亿元,比年初增加64.31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全年共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201项,比上年增长2.3倍,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计划项目11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比上年减少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9项,比上年减少7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8项,比上年增加15项。全年新建“三创”载体218.5万平方米,竣工110万平方米,无线谷一期、U湖未来网络科技交流中心正式投运。80多个项目、公共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落户三个紫金特区和东山研发园。新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10人,总数达39人,集聚度居全省第二。新入选省“双创计划”16人,市“321引进计划”101人,均居全市第一。新增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58家,院士工作站1个;创建知识产权示范企业33家,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企业参与国内外和行业标准制(修)订12个,中电电气荣获市长质量奖。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7项,共建江苏(江宁)大学科教创新园和3个大学科技园,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年完成专利申请量9080件,其中发明专利284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4%、61%。授权量43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29件,分别比上年增长79%、38%。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98家。 教育事业。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市现代化小学、省级示范初中标准,所有高中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成功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年末全区拥有普通中学34所,在校学生3.58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0.42万人;全区现有小学29所,比上年增加1所,小学在校生5.16万人,比上年增加0.41万人;全区幼儿园72所,比上年增加10所,在园儿童为2.91万人,比上年增加0.12万人。全区三至五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07%,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升学率达98.9%,比上年提高1.83个百分点。全年高中毕业参加录取人数4921人,被各类高校录取4415人,录取率达89.72%,比上年减少0.45个百分点。其中:专科录取2260人,比上年减少了51人;本科录取2155人,比上年减少24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按照省、市建立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工作要求,实施图书馆“一卡通”工程。2012年成功实现与市金陵图书馆联网,先后开通“江宁区图书馆网站”、“江宁区移动图书馆”,“江宁共享工程支中心网站”信息平台,在汤山、秣陵、东山三个街道建立江宁图书馆分馆,完成麒麟街道锁石村、汤山街道宁西村两家农家书屋图书联网工作。 全年共举办以“春满江宁?第十二届‘江宁之春’群文节”、“文化惠民?基层行系列活动”、“文化走廊?主题展演展览”三个篇章统领的群众文化活动共计1082场次,比上年增长5倍;创作文艺作品485件,比上年增长35﹪;演出节目5000个,比上年增长3倍;受众达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0﹪。 广播电视事业。全年全区有线电视用户总数已达到31.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已达22.7万户。全区累计发展互动电视3.3万户,继续居全市区县之首。 卫生事业。全区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71个,卫生系统机构床位数4451张,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医院23个,拥有床位3696张;卫生服务中心23个,拥有床位755张;其他卫生事业机构325个。卫生技术人员5020人,其中:执业医师1566人,执业助理医师188人,注册护士1919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验收,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完成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南医大明德医院一期主体封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实施一般诊疗费制度。 体育事业。以迎青奥各项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先后举办第三十届健身长跑活动、斯诺克锦标赛、区级机关“3.8”妇女节拔河、跳绳比赛、定向越野大赛、长三角都市圈石锁邀请赛、全区职工乒乓球比赛、全民健身日活动、迎青奥倒计时2周年活动、广场健身舞推广交流活动等区级群众性体育活动20多次。全区共组队参加市级以上比赛29次,获得奖牌194枚,其中金牌87枚。组队参加南京市少儿田径比赛,获团体第一名,共获奖牌50枚,其中金牌24枚。组队参加省县组田径比赛,获团体总分第7名。2012年全区共培养国家二级运动员20人,向上级体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10人,新增国家二级裁判员8人。 十、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生态建设。全面实施8大类66项生态项目,积极推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7个国家级生态村通过命名前公示,全区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比例分别达到88.2%、86.3%和71.3%,位居全市第一。全区依法、高效、有序推进42家“三高两低”企业关停整治工作。完成全区52家重点污染源、1232家一般污染源环境安全的现场检查和78家餐饮企业整治工作。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87%,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全区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0.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区 5个小康标准断面达标80%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Ⅲ类以上地表水比例达到40%,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生产安全事故连续7年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全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4起,死亡5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亿元GDP死亡率为0.0054人,比上年下降18.2%。 十一、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32.88万户,户籍总人口为94.59万人,比上年增长0.66%,其中:男性人口46.8万人,增加0.23万人;女性人口47.79万人,增加0.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12.1‰;全年死亡人口0.68万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8%以上。年末常住人口117.26万人,比上年增长0.66%,城镇人口比重为6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水平。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18元,比上年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13514元,增长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43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5%,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70元,比上年增长1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29212元,增长8.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749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0.8%,与上年基本持平。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据抽样调查,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43辆,比上年净增2辆;家用空调214台,组合音响18套,移动电话242部,家用电脑104台,彩电186台,淋浴热水器106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彩电148台,摩托车61辆,洗衣机90台,热水淋浴器96台,移动电话213部,家用空调113台,家用电脑56台,家用汽车15辆。 居民住房。农村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60.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46.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8%。 就业。全年培育创业典型70人;自主创业499人,其中大学生创业70人;创业带动就业3767人,新增就业人数22949人;新增城镇单位就业14177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490人;实现再就业930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5462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3330人。全年开展各类专场招聘活动207场,提供岗位8万多个,达成意向性就业4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零转移家庭,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高校毕业就业率94%,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6%。 社会保障。全年全区参保单位9070家,比上年新增参保单位1047家,净增参保职工47703人 ;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达32.6万人,比上年增长15.1%;工伤生育参保人数为22万人,增长8.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6万人,增长9.2%;医保参保人数为34.34万人,增长40.5%,主要是征地转保参保人员增多,仅此一项就增加4.5万人。各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02亿元,备付能力全省领先,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7亿元。率先实现医保市级统筹,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支付达83%,达到了省、市规定80%以上的要求,个人支付率处在全市最低水平。在全市率先制定实施城乡一体的养老保险办法,逐步实现保障城乡统筹向城乡统一转变,已连续7年对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按10%进行递增,目前人均月养老金已达2100元,与南京市区持平;2012年7月1日对失业保险金的发放标准和医疗补贴标准也都做了调整。目前失业保险金最低发放标准每月702元,最高发放标准每月1320元;创新性地将10万被征地人员、8万失地人员纳入社保范围,实现“五险”全覆盖;参加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20万人,每月为11.3万老年居民发放120元至500元不等养老补贴,当年支付1.9亿元。 注: 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统计数据以《江宁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人均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收入。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林业、畜牧和水产数据来自区林业局;高效农业、农机数据来自区农业局;建筑业数据来自区建工局;城市建设数据分别来自区住建局、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业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旅游数据来自区旅游局;新批外商注册企业、合同外资、实际使用外资数据来自区投促局;出口创汇数据来自区商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区发改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区文广局;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区广播电视台;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局;体育数据来自区体育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区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安监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就业、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   撰稿人:施振平   签发人:汪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