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飙车案事发地系飙车圣地:环境封闭有音效
《新闻1+1》2015年4月14日完成台本
——无业青年飙豪车?!
(节目导视)
解说:
车祸当事人虽称自己非官非商无背景
但公众对其飙车行为仍有诸多追问
同期《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采访:
首先就是对这两个车主的身份的疑问。
解说:
长1.2公里宽10米
限速60公里的大屯路隧道
为何成了著名的飙车地?
同期陈震:
因为它是一个隧道,它那个隧道的环境是封闭的,而且有回音,很多车到了那儿的时候,都会愿意大踩三脚油门,追求一点所谓的音效吧。
解说:
专业的赛道越来越多
追求极速的安全性保障也越来越高
但为什么还有人选择在公路上竞速狂飙?
新闻1+1今日关注:无业青年飙豪车?!
主持人白岩松:
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从4月12日零点开始,《速度与激情7》这部电影在内地上映,两天的时间票房5.79亿,这是在内地的票房史上最快速度超过5亿的这种电影,为什么会取得如此高的票房呢?有人开玩笑的时候说,因为这部电影采用了一个很少见的广告促销方式,什么广告促销方式呢?就是在北京上演一个真人版的《速度与激情》,然后引起所有媒体的关注。这还真是真事,在《速度与激情》这部电影,在内地正式公映前2个多小时,在北京,一辆兰博基尼,一辆法拉利,加起来千万左右的这样的两辆车,玩了一把被怀疑是飙车当中的相撞。最后两辆车面目全非,而这个驾驶员一个是20岁,一个是21岁,据说也都没有自己的职业。
你想想,就在《速度与激情》上映之前,这样的一个千万级的对撞,要速度有速度,要激情有激情,后果就是电影火了,驾驶人抓起来了。
解说:
“兰博基尼、法拉利、无业青年、飙车”虽然过去三天,但在各大新闻网站,事件的进展仍然备受关注。在一家网站头版,一篇题为《北京相撞豪车两司机被刑拘家长自称非官非商》的报道,还是获得了将近两万条的最多评论数。
昨天,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跑车维修店,记者看到了肇事的兰博基尼,蒙着防雨布,安静地停在角落,等待拆解。工作人员说,这辆车的市场价值近400万,维修费用无法估算,或许比买一辆新的还要贵。
同期工作人员:
拆解、然后报价、然后订做,我们都从意大利那边进货。记者:
这个车算是报废了是吗?
工作人员:
你看这个车修花多少钱了。要是比买一个新车还贵,干吗还修车。
记者:
这个车现在撞得程度算是严重吗?
工作人员:
相对来说严重。
解说:
昨天下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最新官方通报:称法拉利驾驶人于某、兰博基尼司机唐某,因涉嫌危险驾驶罪被依法刑事拘留。
通报同时透露,驾驶红色“法拉利”牌小客车的男性于某,20岁,吉林长春人。而驾驶绿色“兰博基尼”牌小客车的为唐某、21岁北京市人。二人目前均无业。
一纸不到200字的通报,依然无法满足公众对这起豪车车祸的想象。
一组电视评论:
这起事故是不是由于飙车引发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你还注意看这个绿色的兰博基尼旁边了吗?有一只黑色的高跟鞋,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啊。
看来两个开豪车的竟然是无职业的青年的身份。
解说:
面对公众质疑,唐某的父亲对媒体说:自己非官非商无背景,儿子是用股市赚来的钱购买的兰博基尼。而这样的回应,不但没有消弭公众的疑问,反而更加引发了公众对“无业”“炒股”等话题的热议。
同期《北京青年报》评论员张天蔚:
虽然他们家里对他有解释,说是孩子自己炒股挣来的钱,当然这种话显得是没法说服公众的,大家认为他们钱还是来自于家长,实际上大家后面就有一系列的价值判断,就会认为这些人好逸恶劳、为非作歹等等,目前这样一种贫富差距很大的社会背景下,又添了一个刺激。
解说:
今天的《环球时报》也以“无业飙豪车,富人形象集体埋单”为题发表评论说:两名“无业”小青年能开豪车“撞着玩”,舆论场顷刻之间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仇富”“厌富”的段子迅速冒出来,在互联网上“满天飞”。“我和无业人员的差距咋就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