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活到养好:中国农业步入品质升级时代

02.02.2016  17:18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宋晓东 管建涛 李来房)“中原熟、天下足”,产粮大省河南自古以来就有着“中原粮仓”的美誉。2015年秋收,河南西平县种粮大户郭端秋近百亩的玉米,亩产超过1400斤。面对这样的丰收,老郭却怎么也笑不出来:“玉米价格降了三四成,丰收了也没赚到钱。

  老郭的无奈道出了中国不少农民的心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人们对“”的要求,从“吃饱”转向“吃好”,“丰产难丰收”似乎成了中国农业的“新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开始走向了品质升级的新时代。

  香稻丸稻谷曾是河南息县的金字招牌,但由于产量低、效益差,种植面积连续多年持续萎缩,一度只有两三百亩。

  为打造香稻丸稻谷产业,息县不仅在种植上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还将香稻丸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市场价格翻了几倍,香稻丸也成了稻谷市场的“抢手货”。

  如今,香稻丸的金字招牌已被重新擦亮,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成为息县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单从种粮来说,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已经遇到了‘天花板’。但把产业链条变粗拉长,让‘原字号’农产品变为餐桌上的食品,就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息县宏升粮食公司销售总监杨智勇说。

  在中国农业品质升级的新时代,围绕核心农业,将原料生产加工、流通、经营等集合起来,融入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的理念,中国农业经济效益开始形成倍增裂变效应。

  郑州的乳制品、信阳的茶产业、漯河的食品加工、南阳的中药材、三门峡的果蔬产业、驻马店的油脂业……农业产业化集群已在河南遍地开花。

  截至2015年,河南农业产业化集群已达540个,基本覆盖优势农产品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9579亿元,带动农户1128万户,户均增收2180元。

  从“养活”到“养好”,中国农业迎来品质升级的新时代。刚通过快递发完一单100斤的五常大米,黑龙江省五常市宗元农业机械化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负责人关键,开始盘算起这单的收益:“以前4、5元钱一斤,现在纸盒包装好的五常大米已经卖到8元一斤。

  随着五常大米的品牌在国内外越叫越响,黑龙江省借势发力,与新浪网、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推出市场众筹、私人定制等销售模式,将“线上推介与线下体验”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黑龙江省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中国的农业正在进行一场品质革命,从单纯追求数量增产的温饱型生产方式,过渡到追求品质、安全、健康与生态环保的小康型农业生产方式,逐渐形成一条高效优质的农产品供给链条,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