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上午,在盐城市公安消防支队举办的器材装备创新论证会上,一大批由基层官兵研制的革新器材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在实战过程中,这些装备利用“自己”的经验,解决了诸多灭火救援现场面临的难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私家车数量逐渐增多,而由车位紧缺而引发的占据消防车通道的问题已成为一种“通病”,遇有火灾时消防车不能及时通过,不仅仅造成火灾扑救的延误,情节严重时甚至造成人员的伤亡。
面对这样的疑惑,滨海中队中队长何国良开始想起了办法。为此,他联系了一家器材制造公司,共同研发了火场移车器。移车器主要是有固定架和套于其上的活动架及脚踏板组成,具有结构简单,小巧灵活的特点,可在1至2分钟内将车移开。
此前,县城消防中队扑救夜间农村火灾时,由于消防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往往需要自己寻找水源。因为现有的手台泵没有照明灯具,这些都容易延误官兵灭火的最佳时机。
“有次夜里我们下乡救火,眼看着消防车内的水就要用光了。但由于天黑根本什么也看不见,虽然最后利用村民的手电筒和手机进行照明灯光取水,大火也很快被扑灭,但回到中队后我们就萌生了提高手台泵夜间使用的效率。”来自盐都中队指导员杨成冰这样说道。
其实,在器材装备创新的评审会上,类似这样的创新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其主要方法就是在手台泵的电源端加上一个稳压装置,通过正负极安装一个固定的照明灯具,但是这些小创新却在火灾现场实战中体现了大作为,赢得官兵称赞。
在高层建筑火灾中,由于楼道被浓烟以及大火围困,救援官兵往往选择架设金属拉梯以及云梯车第一时间实施救人,但在执勤战斗训练中,官兵发现在通过15米金属拉梯对被困人员进行施救时,手中携带的救援装备阻碍战斗行动。
为此,中队战士高星星集思广益研制了“火场救援包”,在遇有浓烟火灾时,救援包内依次放置逃生面罩、救援腰带、救援挂钩等物品开展火场救援时,将“火场救援包”挂至胸前,既不妨碍救援行动,也方便了官兵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火场救援效率。
盐城市公安消防支队支队长李仁斌表示,创新器材装备提高了官兵的灭火救援的效率,也是实战工作的经验积累收获的附加值。下一步,支队将逐步推广部分符合实战的器材装备,量化配备到各基层中队,努力提升官兵灭火救援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