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美丽江苏增添华彩

23.10.2015  08:16

  

 

  

  

 

  

  

 

  

  

 

  

  

  

  “要深化城乡统筹,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建设新农村提出的要求,为江苏继续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指明了方向。

  群山环抱,山水相依,一幢幢清新质朴的江南民居村落,掩映山水之中;路边建有小垃圾房,昔日的垃圾堆已经栽上了各种花草;村内的青石砖路下铺设了雨污管网,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排放,绘制成一幅村容村貌更整洁、生态环境更优美、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生态新农村美丽画卷。

  在南京市高淳区,以往随处可见的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河道淤塞、屋舍破旧的景象,现在全都不见了。村民们说,现在是“水清路净景更美,村庄旧貌换新颜”。

  这一切的变化,源自2010年的初夏。

  2010年5月,财政部与环保部联合启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程。作为全国首批8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作为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美丽江苏、勾画美丽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积极探索创新,书写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绿色新篇章。

   实践篇 扎实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2010年,财政部、环保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协议,确定将投入近2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5亿元),支持我省2010—2012年连片整治示范工作。

  襟怀一种自觉,肩负一方责任。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分管省长亲自推动,多次作出批示,亲赴现场考察调研,省环保厅、财政厅密切配合,为连片整治工作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胸有全局,方能善谋一域。我省确定高淳、江宁、宜兴等21个县(市、区)作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区域,按照整村推进、连片整治的原则,重点开展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为重点的整治工作,确定了“一年集中见效、两年扩大示范、三年全面推广”的目标。

  全省三年示范工作共支持21个县(市、区)、217个建制镇、3200多个行政村开展连片整治工作,覆盖区域1.53万平方公里,全省近900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回眸这场农村环保硬仗,江苏在财政、环保部门的共同推进下,走出了一条符合省情实际的农村环保新路子:在政府推动与规划引领下,连片整治不是单兵突进,而与新农村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节能减排、生态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协同作战。

  宜兴市澄渎自然村,整合各部门资金投入,住建部门完成农舍立面出新3.55万平方米,交通部门完成道路硬化1400平方米,农林部门完成村庄绿化1万平方米,卫生部门改造户厕300户,水利部门完成清淤河道1600米,村庄环境整体面貌焕然一新。而巧妙依托宜兴环保产业基地的优势,更是取得了双赢效果。

   成效篇 让广大农民共享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是公共福利品,是广大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回顾全省3年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实践和探索,有一个核心启示,这就是“四个坚持”合力攻坚。

  一是坚持将连片整治作为扩大投资需求的重要方面。

  国家3年投入8.5亿元支持我省开展连片整治工作,带动我省地方财政投入资金13亿元、镇村自筹资金1.6亿元。此外,我省还通过“政府支持一点,部门整合一点,企业帮助一点,镇村自筹一点,群众苦干一点”等五个一点的农村环保资金筹措模式,3年整合资金约25亿余元在连片整治区域内联动开展环境综合提升工作,省财政还投入40亿元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形成了资金集聚效应。

  二是坚持将连片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经过3年努力,国家示范工作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982套,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300公里,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132座,畜禽粪便集中处置中心11座,苏南和苏中等地建制乡镇区域供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清运体系已经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全省城乡统筹水平领跑全国。

  三是坚持把连片整治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

  通过连片整治,全省形成COD年减排能力1.1万吨、氨氮762吨。很多示范地区把连片整治与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四是坚持把连片整治作为探索长效管理的重要契机。

  试点地区因地制宜,逐步建立起农村环保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的管理制度:有镇、村联合管理的,有县各有关部门联合管理的,有委托第三方统一管理的,也有在线监控远程监管的;而运行费用,比较富裕的地方采用了自来水费中附带收取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经济薄弱的村则以各级财政补贴为主。

  环保部等领导视察我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时,对取得的成绩和创造的经验表示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环保部、 财政部连续两年通报表扬我省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进度全国第一。

   推广篇 “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一起抓

  江苏坚持把连片整治作为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内容,坚持“出成效”和“出经验”一起抓、“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形成国家连片整治、省级连片整治和村庄环境整治“三位一体”的综合推进模式。

  在全面完成国家三年示范任务的同时,我省全面启动太湖流域省级连片整治,利用部分省级太湖治理资金为引导,在太湖一、二级保护区开展省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提出实现区内规划布点村庄连片整治全覆盖的新目标。

  太湖流域示范片区均编制了连片整治实施方案,计划投资18亿元,支持8个区(市)、38个建制镇、2323个规划布点村庄开展整治工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100套,铺设污水管网3500公里,实施氮磷生态拦截工程5000亩。

  在切实抓好连片整治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我省推进“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全面放大示范效应,在全省范围内以“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良、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为主要目标,开展大规模的村庄环境整治。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有16.6万个自然村完成了整治任务。

   展望篇 努力实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覆盖

  3年连片整治实践带来的,不仅是环境改善、农民受益,更坚定了我省不断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决心。2013年江苏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覆盖拉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省份之一。

  依据2014年财政部、环保部与江苏省政府签订的试点协议,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三级专项整治办公室,制定了验收考核、资金管理、督查通报、设施标识等配套管理制度,召开专题会议集中部署试点工作,编制了77个涉农县(市、区)及省农垦集团五年试点规划。到2017年,将累计投入7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0亿),对6100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

  新一轮农村环境整治试点启动以来,我们特别注重发挥县区政府的主导作用、整治资金的多元筹措、试点村庄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特色,尤其是将长效管理要求贯穿始终。

  截至目前,已推动建设3000多套分散式、微动力或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3500多公里;建成垃圾转运站150多座,购置垃圾转运车、清运车1000多辆;建成非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集中处置中心9座、蓄粪池1066座。

  2017年,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后,全省农村人居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乡村特色更加鲜明、公共服务更加配套。

  让乡村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必将为书写“中国梦”的江苏篇章增添更多美丽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