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农机供给侧改革 打响淮安科技推广新品牌
2016年是淮安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机遇期,更是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拓展、升级”的窗口期。市县农机科技推广部门围绕农机供给侧改革,以科技创新为引导,以项目争取为抓手,努力打响淮安农机推广新品牌。6月18日,市委姚晓东书记、练月琴副书记和赵洪权副市长视察“三夏”农机收获、种植、植保工作,姚书记在作业现场时说,处处可见新农机、新技术、新理念唱主角,为全市“三夏”工作带来新气象,让农业发展四季歌唱出新旋律。
一是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化发展转型升级,以稳定和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为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重点推广机具品目,将省、市补贴资金重点用于粮食生产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具,加快推进高效设施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据统计,该市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180台、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械3185台,保有量累计达到2.62万台和2.21万台;新增烘干机550台,新建批烘干能力60吨以上的烘干中心124个;新增插秧机1412台,其中高速机达到715台,高速机新增量首次超越手扶机,新增育秧流水线63条保有量达300台套;新增高效设施农机6389台套。
二是紧密结合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充分发挥农机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大对水稻机插、秸秆还田、深耕整地等绿色增产技术的补贴力度,力争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实现机插面积超过350.2万亩,建设5亩以上集中育秧点692个,集中育秧秧田面积1.6万亩,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全市拥有50亩以上的育秧基地31个,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大户选择机插秧服务比例超过90%;还田面积进一步巩固,争取升级秸秆还田项目资金1.2亿元,夏秋两季分别还田446万亩和230万亩,共计还田676万亩,夏秋两季还田率分别达到95.3%和52%,全年还田率达75%;秸秆铧犁深翻、犁旋一体等新式还田机具纷纷大面积投入实用,还田质量明显提升,由于农机装备在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中发挥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秸秆机械化还田逐渐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逐渐变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三是紧密结合农机科技创新发展的要求,以先进适用为导向,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对农机化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大对北斗导航、智能播种、激光平地等前沿科技的项目化补助,力争做到资助一批、带动一面。争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实施市级“智慧农机”推进项目,支持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发展“智慧农机”,重点建设了14个整体推进乡镇,新增智慧农机737台套,标志着淮安市“智慧农机”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积极支持试验示范水稻印刷播种和摆盘育秧机技术,水稻印刷播种技术与常规播种技术相比,既可节约30—50%的用种量,也能解决育秧期间劳动力紧张矛盾,目前该技术已在该市各县区以及盐城、徐州、湖南等地大面积试验示范;而由市推广站和海普达机械联合研发的育秧摆盘机目前已经实现田间自走育秧,市局联合市经信委已上门开展定点帮扶,帮助其开展技术改进,进一步提高机械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