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水稻一种两收”栽培新模式在常州市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01.09.2016  01:33
        受种田成本上升、市场粮价波动、面源污染治理及灾害性天气频发等综合因素影响,传统稻-麦(油)种植模式经济效益不尽人意,我市多数家庭农场、种粮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为了寻求传统粮油种植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今年溧阳从江西引进、吸收和消化了一种新型水稻栽培模式--再生稻,只需播种1次,可以收割2季。这与我市上世纪七十年代种植的双季稻完全不同,双季稻一年要插两次秧,稻米产量和品质也并不理想,与现在这种再生稻的一种两收有本质区别。
        再生稻在我国有着17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栽培原理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收割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腋芽,第一季收割之后它们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础上,这批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2个月后它们再次成熟,可以收割。
        再生稻试验研究基地位于溧阳上兴镇桥东干村和圩庄村,试验研究面积38亩,再生稻利用优质杂交稻品种—“丰两优香1号”,于四月中下旬进行栽插,头季稻于八月中旬收获,再生季在十月底即可成熟。这是我市首次引种再生稻,也是江苏省内首次引种再生稻。今年8月17日收获了第一季水稻,头季稻经专家现场测产平均亩产615公斤。目前,第二季水稻正处于穗分化期,专家估测第二季稻每亩可收250公斤左右,预计两季亩产865公斤,比全市大面积一季水稻亩产增35%左右。经溧阳苏南万卓家庭农场加工而成的再生稻米,外形细长偏小,色泽洁净鲜亮,腹白较小,米饭清香、洁白、油亮,饭粒结构紧密,软硬适中而略带粘性,口感细腻舒适,受到品尝者的喜爱。
        再生稻投入少、产出高,省工、省种、省时,在提高种植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且再生稻米质优、口感佳,是一种绿色、高效、环保的栽培新模式,尤其是能在8月中旬为消费者提供本地新米,填补了市场空白,有利于规模经营主体增加种粮效益,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前景。目前,再生稻在我市还处于小面积的试验阶段,需要结合本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水稻生产规律,不断探索和研究再生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逐渐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再生稻成熟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为我市种粮大户进一步优化调整种植布局、缓解茬口紧张矛盾、推进优质稻米产业化拓展补充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