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小麦流通监管新形势及对策浅析

02.09.2015  09:16

 

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兴化市夏收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呈现新麦行情稳中偏弱  、地区差价明显缩小、国企库存空前充足、私营粮企小心谨慎等新特点。针对这些新情况,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科学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市场监管策略,化解工作难题,切实维护好小麦流通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一、当前小麦流通市场监管形势分析

1、相对收购高峰期明显缩短,常态化监管任务加重。近年来,受国家小麦、稻谷收购托市政策支持,国有粮企一直处于高库存的水平。兴化市在夏收前积极采取了一系列腾仓并库措施,但是用于收购夏粮的实际库容还是小于往年,造成了相对收购高峰期较往年明显缩短,7月份以后基本处于零星收购状态。

2、民间小麦库存增加,市场观望氛围较浓。据了解,目前仍有大量小麦存放在农户和部分个体粮贩手中,主要原因就是价格问题。近几年国家公布的小麦托市收购价格连续提高,虽然2015年维持了上年水平,但小麦市场价格总体呈现高位企稳。老百姓对今年新麦价格存在期待,虽然这种期待并没有实现,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给他们造成一定的惜售心理。

3、新麦区域差价缩小,原粮流向日趋复杂。往年我省新麦价格基本呈北低南高之势,原麦流向基本稳定。今年以来,受大型面粉企业重新布局、小麦收购价格持续稳定和价格信息透明化程度提高等多重因素影响,原麦流向日趋多元。兴化本地面粉加工企业五得利公司新生产线的建成投产,年加工小麦能力超过100多万吨,本地原麦消耗能力大幅提升,另外还有有少数原麦向北销往大丰等地。

4、政策性稻麦拍卖出库和新麦入库交叉进行,出入库活动频繁。随着政策性稻麦的正常拍卖出库,给收购新麦增加了新的库容,形成了一个小麦出入库并存的交叉期。可以看出,当前围绕政策性粮食出入库的活动相对较为活跃,加强对政策性粮食的监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要监管对策

1、加强小麦市场的常态化监管。新麦收购进度的放缓,收购期拉长,小麦市场日常监管愈发重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坚决克服以往“六七月份忙一阵,八九月份松口气”的思想误区,加强小麦流通市场监管常态化管理。积极开展分级监管和区域巡查,及时完善巡查方案并实施;进一步完善区域监管网络,充分发挥乡镇协管员的作用,延伸监管触角。严格案件举报受理制度,严肃查处群众举报案件。

2、加强政策性粮食的监管。重点围绕国家粮食政策执行、质量标准的执行、出入库审批、地储粮轮换、库存小麦管理等方面开展各类检查。在政策性粮食收储方面,要加强对收储企业收购进度、入库验收等环节的检查,严防买陈抵新、以陈抵新、低价高转等问题的发生;在储备粮轮换方面,要结合各类检查,重点检查储备粮承储企业是否存在虚假轮换、买陈抵新、将本库市场陈粮转充为新粮入库、未轮报轮、以陈充新、轮换粮既作商品粮统计又作储备粮统计的行为等。

3、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不断完善粮食质量监管体制,建好质量检验中心、企业质检和保管员队伍,扎实开展质量抽检、粮情监测等工作。搞好粮油保管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可以对部分库存较多的私营企业保管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保管能力和防范意识。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不利气候,督促企业加强防范措施,严把出入库检验关,严格执行出入库检验制度,如实建立粮食质量档案,确保在库粮食安全可控,出库粮食质量可信。

4、加强服务指导,力促新麦颗粒归仓。结合当前新麦行情持续稳定的局面,紧密关注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利用多平台、多渠道开展信息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深入农村开展走访活动,指导和帮助农户和个体粮贩改进粮食仓储设施,提高科学保粮的意识和能力。加快粮食烘干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存粮安全水平。主动为农户、个体经营户与大型企业牵线搭桥,尽早将下户散粮集中到仓储条件较好的企业,防止因保管不善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要兼顾到企业、农户、个体粮贩的利益共赢。

5、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法、违纪行为。针对当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前搞好宣传教育、调查研究和形势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和问题对策,防止各类违规、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目前国有粮企基本上处于高库存状态,要严肃查处在托市政策落实以及政策性小麦收储、拍卖、轮换过程的违法违纪问题;对私营企业和粮贩,要重点查处在小麦质量把控、依质论价、售粮款支付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法定责职,必须时刻牢记职责,绷紧安全弦,紧密结合各个时期的粮食流通特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才能牢牢掌控粮食流通稳定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