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十三五”国有粮库改造仓型选择和设施配套探讨
兴化市粮食局产业指导科
一、基本现状
兴化市是全国著名商品粮基地,也是苏北粮食通往南方粮食市场的主要通道,年粮食产量130万吨左右,连续多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十大标兵县”称号,粮食商品量95-105万吨,商品率为75-80%,人口总量158万,其中常住人口125万左右。
“十二五”以来,兴化紧抓国家危仓老库改造政策等机遇,先后投入仓储维修建设资金1.2亿元进行国有粮库改造,到2014年底,兴化全市国有粮库总仓容达到64.73万吨,完好仓容33.41万吨,全部为房式仓,其中:高大平房仓16.6万吨,低温和准低温仓容14.5万吨,具备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22.7万吨,具备粮情测控系统的仓容28.06万吨。国有粮库散粮接收能力达到2810吨/小时,散粮发放能力达到2230吨/小时,粮食装卸机械化配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另外,可视化和收储系统已经覆盖18个库点。
二、存在问题
1、仓型单一。目前兴化国有粮企所有仓型均为房式仓,该仓型的优点是:造价较低,每万吨约750万元(高大平房仓,不含配套生产设施),储粮技术比较成熟,工艺灵活,包装和散装兼顾,廒间可分割,同一廒间可设置不同的货位,但相对于筒仓和浅圆仓,主要存在单位占地面积装粮少(1/3到1/5),进出仓作业环境差等缺点,特别是平仓、出仓机械化程度偏低,劳动强度大,作业面配套要求高。相比较而言,房式仓的土地利用率较低。
随着兴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日益紧张,特别是中心城区和重点镇区地价较高。粮库需要异地重建时,新库区征地费用较高,因此在符合条件的老库区改建是比较可行的方案,这就要求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粮仓仓型。人力成本逐年提升,而且工人不仅对工资待遇有要求,对工作环境也有较高要求,他们不愿意从事那种危险程度高、待遇一般的工作(如仓内熏蒸等工种)。这从兴化各收储点保管人员青黄不接,严重老化,装卸企业60岁以上人员占比较高的现状可见一斑,提升工资待遇,美化工作环境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粮食购销市场化趋势日益明朗,国有粮企必须改变买卖原粮的传统经营模式,开拓新的增值点,推进产业融合,与兴化加工企业合作符合发展实际,但现有仓型作为中转仓,不管是出仓速度,还机械化水平,还是配套设施水平都需要加以提升。
2、应用新技术仓容比例较低。目前兴化全市采用粮情测控、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等四合一技术的仓容比例分别为43.8%、100%、25.93%和22.7%。除机械通风全覆盖外,其他技术采用比例偏低,只能满足“减损降耗、保质安全”的基本要求,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转变对粮食仓储提出的“绿色生态、节能环保、新鲜健康”的新要求。
兴化从储粮生态区域划分属于第五区—中温高湿储粮区,常年平均气温13-16℃,最高气温40.9℃,日最高气温高于25℃的每年在6个月以上,年平均降雨量800-1200mm。储粮品种有小麦、大麦、稻谷等。由于夏季高温高湿气候导致虫霉孳生,粮食保管难度大。因此,国有粮库必须逐步采用储粮新技术,减少污染,延缓陈化,降低损耗,节约费用,这是粮食保管的方向和重点。
3、烘干能力不足。兴化夏季高温高湿,降水集中,而小麦收割正值多雨季节,据统计,2012-2014年中,有两年遭遇“烂麦场”;粳稻收割时间在10-11月,低温寡照,不利于晾晒,稻谷含水率高达25%,有的年景高的达到30%,碾米机都无法正常工作。兴化粮食作物机械化收割率达到95%,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兴化农村普遍晒粮条件差(晒场、壮劳力不足),大多数农民不再选择自然晾晒的方法处理高水分粮,导致机械化集中收割后,高水分粮短时间大量上市(已经出现了收割机袋口价)。另外,规模化农场的发展,客观上也无法选择自然晾晒,因此家庭农场等新型规模化种植组织对机械化烘干需求更大。但兴化全市目前53t/H的烘干量和该市年粮食120万吨产量相比,差距巨大。我市国有粮库现有仓型下的就仓干燥技术很不成熟,2010年收购的高水分麦入库后,虽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就仓干燥,但效果不好,小麦仍有发热现象,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三、工作建议
“十三五”期间,兴化要根据本地粮食收纳、储备、中转功能的不同要求,选择适用的仓型,在保证粮食物流高效、连续,仓储技术安全节能、绿色环保前提下,考虑经济性和可行性,为粮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大力发展多种仓型。在三个地区发展中转仓,一是在戴窑镇或镇周边,与兴化市粮食市场的稻米加工企业合作,二是在兴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五得利面粉、新蕾麦芽等大型企业合作,三是在合陈粮食物流区或者其它具备公铁水运输无缝对接的物流区。中转仓型可以选择适合散粮中转储存的、机械化程度高的、用地成本较低的浅圆仓(造价略高于房式仓)、保温钢板仓(与房式仓造价持平)。在边城粮贸公司等整体拆除重建的国有粮库,发展保温钢板仓,部分改造的仓库可以采用收纳平房仓以进一步降低造价。在合陈库和北郊库发展新型储备仓,建成低温准低温仓。
2、大力应用储粮新技术。兴化国有粮库粮食保管期限一般大于6个月,因此,必须逐步实现国有粮企粮情测控系统全覆盖,同时粮情测控与智慧粮库系统结合,发展多参数智能粮情预警系统,增加智能粮食质量在线监测、粮虫诱捕、气体浓度分析、霉菌早期预警等技术,真正实现粮情专家远程诊断决策。环流熏蒸系统覆盖率要达到100%,环流熏蒸用药少,是目前常规用药的1/2到1/3,如果配套充氮气调,可实现药剂无残留保粮。在合陈、北郊两个储备库配套合适的冷源,利用这两个粮库仓房保温密闭性能高的特点,适度发展低温准低温储粮。积极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兴化现有仓房均为房式仓,在条件的粮库,发展仓顶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既能获得低价的电能,为绿色储粮提高能源,又能显著减少太阳辐射热进入粮仓和粮堆,有利于保持储粮品质,保证安全储粮。
3、大力发展粮食节能干燥技术。兴化2万吨以上的国有粮库配套300吨/日烘干设施,万吨库点考虑配套100吨/日烘干设备。在夏季短时间内大量收购潮粮时,把烘干和低温储藏结合起来;秋收时,把移动式潮粮处理钢板仓作为中转仓,在低温(20℃以下)季节采取就仓干燥的方法,可与规模农场、种植大户合作推广,收纳降水一次完成,水分达不到要求的再进行烘干。积极发展粮食烘干服务中心,争取通过三年努力,到2016年,兴化国有粮库日烘干粮食能力达到15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