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关复种30亩席草再造“关席”名片

16.07.2015  12:46

施永赳和他手工纺织的“关席”。 

  中国江苏网7月16日讯位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镇的青灯村旁,一片绿油油的席草长势喜人。“这批席草大概可长到1米5左右,30亩席草可编制千条以上的大小‘关席’。”在田边劳作的村民施永赳说。早在春秋时,吴地已有种草织席的习惯。浒墅关西部一带的草席又称“关席”,因其工艺精良,品质出众,唐宋时期,金墅村塘基上出产的“双草席”已作为皇室贡品入宫。如今,浒墅关镇恢复种植30亩席草,准备再度擦亮“关席”这张历史文化名片。

  当年草席摊摆满运河两岸

  明清时期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乡村可用“家家种草,户户织席”来形容。据《浒墅关志》主编殷岩星老人介绍,浒墅关席所用的席草,原是生长在大阳山区域的野生草,被先民发现其特质后加以栽培,逐渐形成“种草织席”风俗。“关席”与浙江宁波出产的“宁席”,成为中国席业生产上两大名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浒墅关运河两岸,每到夏季,放满了大大小小的草席摊。”今年50多岁的詹晓平描述了当年“关席”盛行时的场景。

  据记载,1952年浒墅关镇上席行、席店有92家。最高年产量达到过300万条,不仅畅销全国还出口东南亚、西亚、北非等地。如今,在浒墅关镇上,只剩下施永赳一家还在坚持着手工织席卖席。机器编织一条大席只需个把小时,手工编织要花3个人工。

  故宫专家确定“关席”属“皇席

  “我花了四年多寻觅,今天终于找到了‘皇席’了!”去年11月,世界非遗项目——故宫乾隆花园修复的多位专家,第三次来到古镇浒墅关,希望能找到“皇席”的前世并修复“皇席”。专家苑洪琪在安徽、浙江、江苏等地进行反复考评,最后,她得出了“皇席”即为浒墅关“关席”的结论。

  86岁高龄张老伯曾是浒墅关的织席好手。他告诉记者,做“关席”,麻绳是经,席草是纬,2万多根草才能织成一张席,“好的浒关草席质地柔软,粗细均匀,即使出汗也不会发粘,小孩尿床都不会漏。

  种植30亩席草擦亮名片

  曾经代表了一种文化的千年“关席”,能否迎来春天?据詹晓平介绍,一是文化传承的需要,不想让“关席”手艺失传;二是适应现代人对纯生态物品的需求,苏州农村一带,每遇孩子结婚,都要买上一条被称之为“和合席”的手工席,而苏州人“”“”同音,也是为讨一个口彩。“我们计划重振‘关席’雄风,提升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上。”浒墅关镇纪委书记冯寿前说,目前,浒墅关镇首期试验恢复种植的30亩良种淡水草。还在计划建立草席精品展示馆、生产观赏基地,此外,用苏绣与草席相结合打造的草编装饰席也在尝试之中。通讯员 孙晶晶 记者 张毕荣文/摄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