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富民新理念|公共服务标准化 “隐性财富”有形化

15.07.2017  08:22

  新华报业网讯 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是事关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省委书记李强强调,“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抓手,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

  由省发改委牵头起草的《“十三五”时期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试行)》即将出台。《标准》的制定在全国尚无先例,江苏成为首个“吃螃蟹”省份。

  公共服务“看得见、摸得着

  “有了这崭新的卫生室,像我这样的‘老病号’以后打针拿药就方便多了,不用每次跑到镇卫生院去,步行15分钟就能到了。”在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新闸村村卫生室看病,村民杨翠英有些兴奋。

  今年69岁的杨翠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多年。自从村里新建了标准卫生室后,一些小病和简单护理的慢性病,在村里就能解决了。去年下半年,她和卫生室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包,一年100元,每月可免费测一次血糖,每年免费测试肾功能、做心电图。在黄尖镇,这样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共有5所,按照千人配1名村医的要求,每个卫生室配备2至3名医生。所有卫生室采取统一药械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不仅每位村民都建有健康档案,65周岁以上老人每年还可做1次免费健康体检和4次随诊。盐城市今年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总投资3.53亿元,将完成34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近年来,我省着力构建“六大公共服务体系”,但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去年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万元,其中居住、教育、医疗等支出占比较高,居住支出增长12.2%,约1/4消费投向了教育。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是省委、省政府着力抓的一件富民大事,目的就是以标准化推动均等化、提高普惠性,增加城乡居民的“隐性财富”。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说,《标准》提出基层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的功能配置要求,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为老百姓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公共服务项目。

  功能配置“可量化、可持续

  今年5月,《江苏省“十三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出台。通过《清单》,百姓可清楚知道该享受什么范围、什么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朱晓明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功能配置标准,目的是让群众“可观、可感”、功能配置“可量化、可持续”、工作进展“可检查、可考核”,从而推动《清单》里的服务项目落到实处。

  在无锡,今年市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项目分3大类、32个小项。想参加这些体育活动的市民,可到网站上查询、报名,大多可免费参与。赛事活动是购买服务的重头戏,共有20小项,涵盖徒步、健步走、篮球、足球等大多数健身项目,能较好满足市民需求。

  即将出台的《标准》,强调“功能配置可量化可持续”。例如,每1万左右常住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每个乡镇设置1个残疾人之家,每个街道设置1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有关人士说,《标准》明确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功能配置的最低标准。该政府兜底的要坚决兜住。

  跳舞、画画、练瑜伽、唱戏……不论白天还是夜晚,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文体中心内都热闹非凡。这个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文体中心,除了常规功能室,还增加了瑜伽、跆拳道及当地历史文化名人馆等。中心主任高香凤说,“过去的文化站面积小、功能弱,来的人也少,新建的多功能文体中心软硬件有了很大提升,一天的人流量抵得上过去老文化站一年的人流量。”在江宁,这样新建的多功能文体中心还有5家。

  “周三学跳舞、周四学越剧,周五学手工编织……”自从有了这个文体中心,56岁的王顺珍成了这里的常客,白天学习,晚上排练,她的退休生活越来越精彩。

  在江宁,不仅三级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完善,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也基本建立。一条条公共文化服务快车道驶进“最后一公里”。湖熟街道三界社区大诚达村葛建红大妈,每天吃过晚饭就和十几位同村大婶来到小广场跳广场舞,“村里建了文化广场,我们跳舞就不用愁了。

  配置标准按“”不按“

  今年以来,苏州市已新增养老机构床位1000张,新建日间照料中心(有助餐功能)100家、助浴点20个。平江老年公寓位于拙政园片区卫道观前,老年公寓负责人钱盘珍告诉前来咨询的王阿姨,改造后的老年公寓软硬件设施都有很大提高,这几年一直是政府定价,像王阿姨母亲这种情况,包括一日三餐,每月费用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

  几天前,国家标准委公布了第四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邳州市申报的《日间照料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获准立项。该市引进了湖南华颐、康乐年华、南京安康通、手牵手等知名养老组织,提供助餐、助浴、助医、助购、精神关爱等100余类养老服务,既全天候又标准化。

  我省乡镇平均规模在91平方公里、6万人左右,但分布不均衡,有的地方人多些,有的地方人少些,公共服务也不能“一刀切”。配置标准要按“”而不是按“”来考虑,按照人口规模、人员分布科学确定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服务事项、服务半径、覆盖人群。

  《标准》明确,苏南、苏中、苏北在达到功能配置全省“规定动作”基础上,鼓励增加“自选动作”,更好满足当地居民日益提高的公共服务需求。

  本报记者 宋晓华 邵生余

  本报通讯员 朱雯

标签:

编辑:顾志铭

高淳公共自行车三期7月底投入使用
   高淳区公共自行车三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交通运输厅
南京江宁打造“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多功能文化圈
    结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