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贺云翱—— “百姓的信任和嘱托不能辜负”
代表委员履职这一年
针对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人公然美化侵华日军、污蔑革命先烈的行径,他在去年全国两会上领衔提交《关于制定保护国格与民族尊严专门法的提案》,相关报道点击量过亿,助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出台;建议在开发土地前必须完成地下文物的考古勘探及发掘,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并在随后出台的文件中予以采纳,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地下文物保护与开发建设相冲突的矛盾……
过去一年是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履职的第一年,但他这一年的履职成绩,丝毫不逊色于“老”委员。去年他提交的8件提案中,7件被采纳,1件被转为意见和建议,分别交由全国人大、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党校等部门单位办理,提案和建议都有积极的回应,关于丝路文化带建设、非遗传承保护等方面的建议也被业界称赞“说到大家心坎上”。
去年首次亮相全国政协舞台,贺云翱就因为有关制裁“精日”行为、立法保护英烈的提案,成为各大媒体争相采访的对象。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个月,4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室主任郭林茂一行就相关主题赴南京调研座谈,贺云翱应邀出席座谈会并发言。在他看来,“精日”行为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甚嚣尘上的恶果之一,“应当通过立法,划底线、立规矩、树人格,廓清不良风气,弘扬社会正气”。
提案不能脱离民意国情,平时注重学习更要“知行合一”,提出的建议要切实可行能治本……贺云翱向记者谈起他的“履职经”。提案的高含金量,源于他多年来对中华文化的潜心研究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思考,也源于他对全国政协委员这一身份的珍惜和责任感。“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我一直以这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之后,贺云翱比以前更忙了。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术研究,他去年先后参加“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大遗址保护和利用”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三项调研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第一手资料。为更好地利用民主协商的平台发声,在去年全国政协举办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贺云翱作了题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利用,留住文化的根脉与乡愁”的发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去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视察江苏并主持住苏全国政协委员座谈会时,贺云翱作了“关于继续加大对文化建设工作推动的建议”的发言。
面对即将到来的“两会时间”,贺云翱告诉记者,早在去年9月他就开始为今年全国两会做准备,打算带着10个提案上会。提案主题不仅涉及自己的“老本行”——文化遗产保护,也有专业之外的社会法治话题,比如推进垃圾分类,制定工资法、海洋保护法的立法建议等。
南京将地名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经验是否可在全国推广?工资涉及到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相关的立法空白如何填补?我国推进垃圾分类这么多年进展缓慢,如何真正取得实效?……去年以来,贺云翱用一个个脚印、一条条建议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为准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提案,贺云翱花了1个多月时间,先后考察大运河沿线8个省份;为准备围绕工资法的提案,贺云翱走访多个企业,和企业老板、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搜集大量的国内外资料,并请教多位法学专家。贺云翱还设立自己的委员工作室,经常性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他打算把来自昆曲老艺人和南京一名牙科医生的两封群众来信带上全国两会,“他们对政协委员的信任,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用心,让我很感动,老百姓的信任和嘱托不能辜负”。
这几天,贺云翱还在忙着对提案进行不断地修改完善。“从我的经历可以看出,当委员应该有所作为,当委员也完全能够有所作为。”
交汇点记者 顾敏
标签:
编辑:周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