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唐陵:十年种活“摇钱树”
唐陵,地处镇江市南端,原是镇江句容市天王镇最穷的一个村。但现在,这里被誉为“长”在树上的村庄,“苗木藏屋舍,烟云漫古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苗木之乡”。
从贫困到富裕,这条蜕变之路,唐陵人是如何走来的?
从一年几千块到身价上千万
刚进村头,远远就看到几十辆知名品牌的小汽车整齐地停在路边;一边是绿色成荫,一边是小楼矗立,唐陵村的富,让人“一眼就能看得出”。
但与村里人攀谈,他们总是会从贫穷讲起。“不用往回看太远,就十多年前吧。2007年,村集体负债100万,村里连个像样的办公场所都没有,村收入年年在全镇垫底,外村的姑娘都不太愿意嫁过来。”唐陵村党委副书记郜志吉说,这里的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因为地处丘陵地带,土地蓄水困难,一到农忙时候全村上下都忙着挖渠、引水,即使起早贪黑地忙,也难有好收成。“一个成年劳力一年忙到头有个几千块钱就不错了。”
改变,是因为村民找到了苗木致富之路。
2007年,做苗木生意发家致富的刘树安,在上级党组织的“动员下”,做了唐陵村的党组织书记。他以一个商人的眼光,把村上的苗木生意从“小而散”做成了“大而强”,让“唐陵苗木”成为华东地区一个招牌。
村民赵志伟靠卖苗木,年收入成功跃上百万级。十多年前,28岁的赵志伟在无锡打工,收入是40元/天,“这就算是当时村里在外打工不错的收入了,每个月能赚到1500元左右。”他说,后来听说村里有人做起了苗木生意,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做起了苗木“经纪人”,没想到这几年生意越做越好,现在他已经有了六七十亩属于自己的苗圃。
像赵志伟这样靠着苗木生意发家致富的村民不在少数,苗木产业做大做强之后,唐陵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1700元增加到40000元;全村一年的苗木交易总金额达到43亿,村集体固定资产超过8000万元。赵志伟说,“现在大家日子都好过了,村里资产上千万的就有100多个。”
念活“苗木经”造福一方百姓
在唐陵的木易园处处都是繁忙的景象,苗木批发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两侧苗圃满目苍翠。运送树木的车辆来来往往,前来交易的买家络绎不绝。
木易超市
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到全国闻名的“唐陵苗木”,木易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用刘树安的话说“做产业不能单打独斗,必须要建一个稳定的平台”。
“一开始,村民大多是做‘苗木经纪人’,就是听说哪里有买家需要苗木,就到乡下农户去收树,从中赚取差价。每天上山下乡,挣得都是辛苦钱。”郜帮吉介绍,不少“经纪人”渐渐做出了口碑,于是有了自己的苗圃,自己当起了老板。“那时候是各家只管各家的生意,还有人沿街揽活,一见到外来车辆就上前询问‘是不是来买树’?”
刘树安意识到,像这样“接散活”不是长久之计,要让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还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自2008年起,唐陵村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天王华安彩叶苗木专业合作社”,投资1亿元建立唐陵木易园,园区集综合办公楼、销售展示厅、苗木交易市场三大功能区域。2016年,唐陵木易园又创成“江苏省返乡农民创业示范基地”,逐步形成了以“苗木种植销售”为主产业、以“苗木经纪人、包装、运输、劳务、编织和餐饮”等为配套产业的大型苗木产业基地。
一棵苗木带动了一条产业链,一个平台造福了一方百姓。特困户王平看到村里人种苗木都富裕起来,跟着农业技术人员学剪枝、除虫、给树挂营养液,给树当起了“医生”。后来他成立了“医树公司”,一年收入上百万元。村民丁福康发现移栽苗木需要大量的草绳,他创办了“草绳公司”,每年收入20多万元……唐陵苗木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接连上线,唐陵实现“互联网+苗木”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郜帮吉说,“现在很多人会在网上下单,有合作社做依托,线上交易的风险就降低了。”
天然氧吧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已经是炎热的夏季,但漫步唐陵村,清凉之感沁人心脾。映入眼帘的是浓浓淡淡的绿色,阳光透过摇曳的枝叶洒下星星点点的光,空气中弥漫的气息似乎能让人闻到一股香甜的味道,那是树木的呼吸。
唐陵村一处景点
“这是唐陵村最美的季节,每年这个时候都会迎来各地游客。”郜帮吉话语里带着骄傲,“我们这儿美,可不是吹出来的。全是树,空气又好,都说这里是天然氧吧。”
借助苗木产业发展的东风,村里发展起了花卉、苗木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正在着力打造江南第一花木城。春天有桃花、樱花、海棠,夏天有紫薇、黄金葵,秋天有桂花、冬天有腊梅……
“这两年紫薇特别火,很多人慕名而来要收紫薇树。”郜帮吉说,“因为紫薇花期长,颜色鲜艳又不娇气,所以特别受欢迎。”2016年,唐陵村联合投资1000万元建起了占地500亩的紫薇园,每到紫薇盛开的季节,粉白色的花树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绿色产业链越拉越长,业态也越来越多。有人专门做起了苗禽饲养生意,专供散养走地鸡,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也鼓了村名的“钱袋子”;村里出资开发的“唐陵苑”三产配套综合服务体,吸引十几家电商落户……
“强村富民,村子富了村民才能有好日子。”郜帮吉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为第二个‘华西村’!”
标签: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