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见证创业新时代

05.02.2015  11:40
          仿佛一夜之间,“众创空间”这个鲜为人知的词成为2015年新春伊始人们关注和解读的热词,而它的“宣传大使”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1月2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   在2014年召开的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李克强18次提及小微企业与鼓励创业;2015年伊始,他把新年考察深圳的第一站设在柴火创客空间;在随后密集出席的国际国内会议上,他又多次提出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在这场改革中所推崇的“创业经济学”,也注视着中国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后,如何把创业创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新引擎。   悄然来临的创业新时代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整个时代都酝酿变革的前夕,已有一群探路的先行者。   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1号的海淀一号楼,曾是“中关村一条街”的标志。30多年前,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冲破旧体制的藩篱,率先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办民营科技企业。   从2009年开始,创客空间、创新工场、厚德创新谷等一批创业服务机构相继迁入。这是一些全新的空间,它们为草根创业者和创客们提供不同类型的创业服务,包括办公场所、投资以及不分界限的实验平台等。   在距离这些创业服务机构不到两公里处,是车库咖啡的诞生地。这里也是一个开放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聚集的地方。如今,这里经过业态调整,已经发展成为聚集了3W咖啡、36氪等21家创业服务机构的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些创业服务机构共同开创了这样一个创业新时代:创业环境开放化、创业服务生态化、创业者集聚化。   创客空间创始人王盛林这样描述他所理解的“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是新的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服务机构和孵化器的代表,是创业者自己的家园。它为创业者提供开放的环境,带来视野和机会,消除障碍打破原有框架。”   在“众创空间”里,创业者不仅可以获得办公场所和投资人,这里还可以作为互相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场所,并且不局限于线下也不局限于地域,让创新创业创造的活力在其中萌芽和发展。   支撑这些创业服务平台蓬勃发展的,是这个时代涌现出的大量创业者。   2014年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之一。在中关村,平均每天就诞生49家新创办企业。这些创业者中既有“80后”、“90后”甚至“00后”,也有知名外企离职创业的高考状元,既有海归,也有连续创业者。   豌豆荚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是2003年广东省高考状元,从北京大学毕业后3年,他选择了离职创业。如今,作为创新工场第一批入驻项目,豌豆荚在获得1.2亿美元融资后又获得高盛的追加投资,步入发展快车道。   像王俊煜一样,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就业选择已经多元化,不再把当公务员,去央企、国企就业作为第一选择,马云、雷军、李彦宏这些创业明星成为他们的标杆。   “阿里巴巴、小米科技等越来越多的创业神话,证明创业打败大企业已不是神话。”国科火炬企业孵化研究中心主任杨晓非对记者表示,“创业代表了一代人勤劳、勇敢、敢于冒险的社会价值观。”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都建立了一批形态各异的“众创空间”,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创业文化。   浓郁的创业创新氛围,也使得各个城市在悄然发生新变化。   “近年来出现在广州的一个新现象是:创业者随着政策利好逐渐活跃起来,民间一些创业沙龙、对接会等在原本用于交通、娱乐的晚上6-9时兴起,营造了新的创业氛围。”广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冯梦觉告诉记者。   “在车库咖啡创立之前,有两家公司包括一家网吧都曾租用这块场地,却因为生意寥寥开张不久就倒闭了。”车库咖啡创始人苏菂对记者表示,不爱网吧,却爱创业咖啡,这一代北京人尤其是“北漂”的生活习惯、追求导向已经发生变化。   在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赵夫增看来,我国正迎来历史性的创业浪潮,其表现包括互联网开放平台带来的创业生态,天使投资群体的快速壮大,众筹等互联网金融的活跃,种子加速器或新型孵化器以及创客和创客空间兴起,各类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创业节等活动的活跃,新型创业媒体如媒体、投资和孵化器的一体化等。   创业创新成中国经济新引擎   当市场之手推动一股新的创业浪潮在中国涌动时,中国政府也在加快营造鼓励创业创新的新氛围。   在2014年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和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上,李克强都针对创业创新发表了热情的演讲。   2014年9月10日,李克强在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     “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重点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补齐‘短板’。”1月21日,李克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全会致辞时首提“双引擎”。   “如同二战之后众多的创新在美国这个创新的温床中诞生一样,为了满足中国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和经济体的发展需求,本土化的、基于中国人的创新势必会大量发生,这是一个时代机遇。”王盛林表示。   在新一轮改革中,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2014年年初,国务院推动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门槛;2015年伊始,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支持处于“蹒跚”起步阶段的创新型企业。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加快改革,从南京“科技九条”到湖北“科技十条”,再到“成都十条”,都大胆先行先试,为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松绑”,进一步释放科技体制改革的红利。   “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引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将会发生巨大变化,使得民众更加关注社会进步、健康生活、人类和谐。中小企业发展不仅有利于提供就业以及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普通大众也可以通过创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杨晓非表示。   “当前,互联网跨界和中国大市场开辟了巨大的创业空间,互联网产业的多年积累和创业能量正在释放,各行各业各领域皆有互联网跨界的创业机会,中国转型升级的压力也将持久化。”赵夫增表示。   二战过后,美国、日本等国纷纷把创业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投入巨资鼓励创新创业。“鼓励创业不应该是一个阶段性过程,而应该成为各国长期的国家战略。”杨晓非表示。   以创业创新构建社会大繁荣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2014年发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参加全球创业观察的69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在第36位,居于中游水平,远低于芬兰、瑞士等国。   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迎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中国的创业环境在金融支持、政府项目、创业教育与培训、商务环境等几个方面也亟须改善。   “要激发大众创业热情,就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创业更容易、更方便。”清控科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秦君表示,“只有政府持续简政放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行政审批事项取消和下放力度,让创业企业办事更便利,破除体制机制束缚,释放、激活创新创业活力,才会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活力和动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质量的创业并不是在各个地方都会发生。对于创业水平不高的地区,要想办法与创业优势地区在产业链和劳动力上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发展。”杨晓非表示。   如今,北京创客空间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目前创客空间地域发展不平衡,除了深圳外,其他城市缺少基础的创客创新设施,二三线城市缺少视野和机会,早期项目的指导体系和人员的服务模式也有待摸索。”王盛林表示,“因此我们建议在中关村核心区建立‘0-1-100’的创新供应链支持体系,建设创客人才计划,实现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联动发展。”   尽管在自主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待解的问题,但可喜的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2005-2010年间的创新增长率是每年1%,该项指标与美国等创新活跃度较高的国家基本一致。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表述:一个社会的兴盛繁荣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民众是否有参与创造、探索和迎接挑战的愿望。这种价值观点燃了自主创新所必需的草根经济活力。大多数创新并非是亨利·福特类型的孤独梦想家所带来的,而是由千百万普通人共同推动的。正是这种大众参与的创新带来了庶民的繁荣兴盛——物质条件的改善加上广义的“美好生活”。   而今,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新的社会大繁荣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