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这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创新性成果之后的又一大创新性成果。《建议》是指导2016—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这“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行动指南。我相信,在《建议》的指导下,我国第十三个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一定能够制定好,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定能够实现,这必将为我们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更加雄厚扎实的经济社会基础。
相对于以往的五年规划文献而言,《建议》实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与突破。《建议》在充分肯定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形势和基本特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中心任务,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与政策措施。特别是《建议》强调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必须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 “六个基本原则”,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五大新发展理念”,强调要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体制与机制,强调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国防安全,等等,这些都是《建议》最为突出的突破与创新亮点。
《建议》强调“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建议》的一大亮点与创新。
强调提出这一指导思想,首先是对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我国以往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现在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经济效益不高,产业价值链处在中低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问题日益凸显。“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在速度上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所放缓,但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渐次提升,尤其显著表现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上消费的拉动作用超过投资;产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上服务业增长快于工业、服务业比重超过工业;城镇化上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上不少中西部省市区经济增长超过东部一些省市;在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的同时,社会劳动就业持续扩大、不减反增;大中型企业稳定创新的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势起;“引进来”稳定的同时,“走出去”显著加快,特别是中资海外投资加快增长,等等。这些都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后的一系列的新特点、新趋势。
强调提出这一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工作的严格要求。
第一,必须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的区间。目前,我国的经济体量已经很大,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所以无论是从国际比较还是从国内建设来看,都要求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持足够、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速度太低,企业困难,就业困难,税收困难,社会不稳定,不行;速度过高,易发通货膨胀,资源消耗过多过快,生态环境压力更大,也不好。所以,要把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的区间,既需要也可行。《建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保持原有的目标要求,是积极而又稳健的,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利于科学调控经济运行。
第二,必须突出创新发展,做实创新发展。保持中国经济发展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创新。国家已经制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主要是把创新驱动战略做实。要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行互联网+,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由此,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在创新型、引领型发展的基础上,而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型发展。
第三,通过坚持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别与不平衡,城乡发展上农村发展是短板,区域发展上中西部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是短板,经济社会发展上社会发展、文化发展是短板,等等。这些发展上存在的短板或薄弱环节,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因此,通过坚持协调发展,如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协调发展城乡;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原有国家战略,同时实施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等新国家战略以协调发展区域;加快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以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等,有利于也必然能够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这些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发展,大大加快了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服务业的层次、水平,起到了改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作用,就是很好的例证。
第四,通过坚持绿色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目前,中央已经颁布施行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运用经济方面的工具、方式与手段,而且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节能减排降耗,可以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污染治理有关的产业,特别是通过各种产业的低碳、生态化,城乡建筑的低碳、生态化,居民生活的低碳、生态化,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第五,通过坚持开放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如今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无论是初中期的开放,还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这十多年的开放,应该说,中国都是开放的受益者。我们从日益全面、深入的开放中,开辟了国际市场,增加了经济总量,扩大了劳动就业,增多了财政税收,充实了外汇储备,提升了国际影响。未来包括“十三五”时期,通过更加全面、深入而又科学的开放,统筹协调好国内与国际这两个大局,仍然可以大有作为,仍然可以增进中国的实际利益,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事实上,近两年来,通过实施“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国家改革开放战略,我们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对于化解国内产能过剩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下一步,要突出以中国的海外投资力量提升开放,增进效益。
第六,通过坚持共享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政府是人民政府,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让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共享。这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而又突出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共享发展的理念,确实是一大进步与创新。在共和国66年经济建设特别是近40年改革开放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增进总体上是协调的,但是也有一些时候这两者之间不够协调甚至是脱节的,人民群众中有一些意见,特别是表现在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大、还有一批贫困家庭等待脱贫、部分居民家庭生活还存在困难。“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要做到所有的城乡、地区、家庭、人群一个不落,这就必须要高度重视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与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的问题,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继续稳步做大“蛋糕”,同时改善收入分配,建立健全系统的劳动就业、收入增长、收入分配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经济建设都能做到不急功近利,更加重视民生、更加围绕民生、更加贴近民生,那么我们的经济建设势必质量与效益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视察东北重要讲话强调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抓民生也就是抓发展,要把经济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环节与民生的保障、改善相结合。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的。
(作者: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江苏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