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文学到文学有多远

27.12.2014  11:16

 

 

文学,可能是每个爱好写作的人心中的圣殿,对于还在校园里读书的孩子们来说,文学,也许就是一本喜欢读的童话书,一篇被老师表扬的好作文。据统计,在我市所有高级中学都建有自己的文学社和校报或校刊,部分初级中学建有文学社,少数小学有文学社和校报校刊。所有学校办的校报或校刊,都有专门的版面用来刊登孩子们的作文,如同一块小小的芳草地,种下了孩子们的文学梦想。

 

12月22日,我市著名作家庞余亮到刘国钧中学,为全体教师举行了一场“文化之旅”主题讲座。无独有偶,靖江市作家协会也正在计划着一系列“让文学走进校园”的活动。作家协会将以省级以上作协会员为师资,面对校园文学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免费举办文学讲座,让资深作家结对辅导校园“小作家”,并适时汇编校园优秀作品……以此鼓励学生阅读和写作,让孩子们真正触摸文学的美妙。

 

从“文学社”起步,向“文学”进发

 

在一个以全市各校老师交流为主的QQ群里,记者提到了文学社,立即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据老师们介绍,靖江外国语学校有“江花文学社”,实验学校有“小蜜蜂文学社”,第一高级中学有“马洲文学社”,滨江学校有低中高年级的三个文学社:“小雨点、小溪流和小浪花”……农村学校中也有不少文学社,东兴中心学校小学部有“萌芽文学社”,其他学校即使没有文学社,也有常年坚持的作文兴趣小组。

 

在文学社里,孩子们得到了作文方面的锻炼和专业指导,能在校报校刊上发表作品,提高了他们的作文积极性。虽然眼下他们写的还是“作文”,但对文字的热爱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成对文学的热爱,“小作家”成长为“大作家”,学校文学社正是这样的一个熔炉。

 

陈可小朋友说:“我们的文学社,虽是一个不大的团体,每位同学虽然来自不同的班级,但‘文学’这两个字眼毕竟太有魅力了,它渲染出了快乐的阅读气氛,不禁使人为之兴奋。在文学社中,时常看到大家交换书籍,互品读书感悟。把自己写的作文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听听同学和老师的评析,何尝不是一种快乐。欣赏、学习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何尝不是一种惬意。时常听着老师读着我们发表在《靖江日报》上的习作,这或许就是对大家努力的奖赏吧!

 

通过文学社,学生们更多地阅读,更多地“触摸”文学。曾获得江苏省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特等奖第二名的我市一所学校的学生雷浩然说:“文学创作听上去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术语,我愿意换一个接地气的词:文学劳动。文学劳动,最重要的是有对生活、对自然的感悟,能够先打动自己,再去打动他人。”雷浩然的创作显然已经超过“作文”的范畴,开始思考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了。

 

记者采访过的很多写作者,他们的写作之路无一例外,都是从一篇精彩的作文开始的。原来文字可以寄托、承载我们很多的情感。

 

靖江市教研发展中心教科部部长周玉明说,喜欢文字、具有很强的文字表达水平的人,在社会中往往更受人们欢迎。首先他们的情商很高,能够倾听和思考,能够分析和表达。其次一个优秀的写作者,往往会通过文字给他人带去人生的启迪或者情感的慰藉。

 

在文学社完成阅读和积累

 

作为常年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教师,周玉明说,当下学生在作文上显示出两极分化的鲜明特点。那些来自具有浓郁的阅读氛围家庭的孩子,再通过文学社的进一步锤炼,都能够写出非常优秀的作文。而另一部分孩子,阅读量不够,生活经历简单,再加上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写出的作文呈现出题材匮乏、观念幼稚的特点。

 

文学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作文。因此,很多文学社将阅读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靖江籍著名作家祁智就曾说:“我们之所以有今天,就是比伙伴们多读了几本书。读书,可以改变人生。这是书的力量。正因为如此,我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鼓吹者,实践者。

 

小记者杨沁园回忆刚进文学社时的那份纠结:“老师布置的作业,可是让我都叫苦不迭。当别人写完作业开始玩耍时,我还要阅读一篇文章,细读三遍,并完成摘抄;双休日,当别人都在尽情嬉闹时,我们却还要写完作文或片段。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我便能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文读三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前觉得麻烦的摘抄,也在我一次次写作中发挥出了它的作用。阅读早已成了一种习惯,每日必不可少的事情。如果要问我的感受,我只会说两个字——‘值得’。

 

城南新区中学每个年级都有节“听说课”。由学生组成小组,自己搜索听说题材,可以是社会新闻、天下趣闻、科学知识、人文历史,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然后由学生小组准备相关资料,制作PPT,听说课上,学生们各抒己见,针对资料信息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首先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也锻炼了口才,更积累了作文素材。周玉明说,这样的作文练习方式,值得推广。

 

东兴中心小学的“萌芽文学社”成立于2008年,为了鼓励孩子们练笔,文学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育文化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等,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靖江日报》组织的小记者班、风筝节等活动。学生参加走出课堂,积累写作素材,写起作文时便不再空洞、无内容。近两年,“萌芽文学社”在《靖江日报》发表的文章已有近二十篇,杨沁园、陈可等五名同学获得《靖江日报》小记者之星称号,多人参加了2014年靖江市创新作文大赛,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从校园文学到文学有多远

 

有老师认为,学校文学社目前还是仅仅停留在“作文社”的层面,距离文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市一位语文老师对记者说,当前的中小学校的文学社,大多是为习作水平较高的孩子们提供的一个交流和发表的平台。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孩子们的习作还基本局限在大众性的文体上,对诗歌、散文、小说的涉足较少,严格意义上来说,大多还处在“作文社”的层面。

 

那么作家走进校园,为孩子带去的,又是什么呢?是写作技巧,还是文学兴趣,还是阅读推广呢?刘国钧中学陈亮老师介绍,庞余亮老师的“文化之旅”讲座,围绕“时光、突围、拯救、朋友”四个主题词,结合自己的经历,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唯有读书能让我们认清自身、提高自己,产生快乐。周玉明说,阅读是通往文学之路的重要过程。热爱阅读,就一定能写好作文。而学生的最佳阅读期是在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二年级,这个阶段的课业负担相对较轻,学生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当阅读成为习惯,距离真正的文学也就越来越近了。

 

外国语学校一个文学社指导老师说:“在我眼中,文学是艺术的文字,是用语言创造一个独立的世界,以生活为参照,但往往超越平常生活。是情感的象征,或情感的形式,情感被客观化,成为形象、形式,可被观赏。在文学的世界里,可以寄托,也可以放飞。”他认为,从“作文”到“文学”,其实是一种品位的提高。要从“作文社”成长为“文学社”,首先应该要打破大合拢的做法,从小对孩子进行诗歌、童话、小说等方面的熏陶,并能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分类组社。其次,应该鼓励孩子们大量阅读各种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优秀作文选和一般的故事性的书籍。“文学社活动,除了经常开展社会实践类的采风活动外,我以为要经常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孩子品析语言,感悟大家的匠心独运。此外,尽可能地多与大家、大师们对话,通过对话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文学素养。”他说。

 

接受采访的文学社老师们说,作家走进校园,希望他们能够教孩子们如何赏析习作中的语言之妙、技巧之妙,并指导孩子们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不要胡编乱造,老老实实地写生活中原汁原味的东西,写真实的情感和事情,把日常生活写出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