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同频共振,擦亮“江苏品牌”
在试点地区、企业、行业中开展产教融合试点,健全产教融合支持激励政策,是省发改委“领”到的产改工作任务。为了实现“产”与“教”同频共振,推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产业强省、教育大省的江苏,近年来在产教融合试点方面动作不断。
2018年,江苏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引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2019年,按照《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要求,省发改委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指导有关设区市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突出区域重点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研究编写试点方案,最终推荐常州市申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今年3月,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人社厅联合印发《关于建设培育江苏省第一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通知》,确定全省第一批共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并纳入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库。
“要在产教融合示范试点中擦亮‘江苏品牌’,充分用好我省教育和产业双重优势,推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改革推进机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示范带动产教融合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省发改委副主任李荣锦说。
目前,我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中,既有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企业,也有现代农业、研发设计、数字创意等产业领域的企业,还有养老、家政、托幼、健康等服务业企业。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有利于促进企业技术技能、工匠精神、先进管理、创新文化等要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全过程。
位于扬州市江都区的江苏亚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苏首批81家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中的一员。为了兼顾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亚威股份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实验班。学生进入学校第一天起既是学校学生、也是公司实习员工,具有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并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同时,企业全面参与教材编制、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加速学生技能成长,保证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迅速胜任岗位工作。
来自四川的张文龙是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现代学徒制班一名2019级学生,过去两个多月,张文龙一直在亚威股份进行学习实践,在未来的4个月时间里,他还有更明确的规划:“我想去其他班组更多地了解整台机器的组装以及拆分过程,最终还想要接触工业机器人。”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同时也是深化产教融合、参与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职业能力建设处处长余强表示,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深化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在促进校企协同中,积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等创新要素供给,既补齐教育人才短板,又补齐产业创新短板。
培育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在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红利的同时,有关部门也通过“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让相关政策与企业投资兴办职业教育、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接纳教师岗位实践等工作挂钩。省发改委社会发展处处长郝琳介绍,目前,国家和省有关文件中对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的支持政策包括:适当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优先纳入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工程资金支持范围、优先支持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省级试点等。
顺应高质量发展潮流,当下,江苏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来,产教融合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们将通过有效引导和有力支持,充分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率先探索,积极加大政府支持引导,形成‘先行者先受益’的政策激励效应,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改革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营造企业积极投入、竞相参与的良好氛围,把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工厂’。”李荣锦说,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基础,到2022年将建设培育出500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力争能达到近千家的规模。(沈佳暄)
来源: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