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余人次领军人才助力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苏州高新区:巧打“人才牌”跑出发展“加速度”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高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亿元,增长8.5%;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075亿元,继续增长;区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入选全省首批三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并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为全国医疗器械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在创新发展上,高新区不断跑出“加速度”。
“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高新区这座科技之城的创新活力,同时也凝聚了创新型人才的无限智慧”。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的背后其实是“人才”二字,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往往能够内生性地推动生产要素的革新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催生出爆发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攀升。为此,高新区巧打“人才牌”,积极筑巢引凤,吸引众多海内外“金凤凰”来此落地生根。
筑巢引凤来形成人才集聚的“强磁场”
镜头:刘杨,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世界知名的微纳米传感器专家,29篇学术专著的作者。他曾在国际智能微型传感器领域主持过多项世界领先的科研项目,还是美国2008年度“21世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科学家”大奖获得者。回国前,他担任美国两家高科技公司RippleSense Inc.和Piezonix的CEO,积累了丰富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经验。
2014年初,刘杨获得了在美国硅谷举办的北美创业大赛的特等奖,并受邀参加了在高新区举办的“2014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暨苏州国际精英周首场优秀人才与项目对接会”。在现场考察中,高新区优美整洁的生态环境、完善齐备的配套设施和富有吸引力的科技人才政策给刘杨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对接环节,刘杨与高新区科技招商人员热情洽谈,对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形势、科技招商和人才政策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经过考察和综合考量,刘杨最终选择在高新区落户,并于2014年7月创办了苏州涟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物联网的智能设备和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研发及销售。同年8月,刘杨获评2014年第一批“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纵深:刘杨的故事只是高新区人才集聚多年发展成效的一个缩影。为了更好地招才引智,高新区多次承办和组团参加各类人才项目对接会,如“2014全欧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对接会”、“2014北美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暨苏州国际精英周首场优秀人才与项目对接会”以及北美东岸针对中美高新技术交流的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计划大赛“麻省理工学院创新与创业论坛2014年创业项目中国行——苏州优秀人才与项目对接会”等,吸引了众多像刘杨这样的“海归”在高新区落地生根。
同时,高新区还出台了《高层次人才培育资助办法》、《“海鸥计划”提升激励办法》等6大类20多项促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鼓励引进研发机构的政策性意见和办法,涵盖了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及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根据《关于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可给予人才团队最高4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并在风投融资、贴息贷款、安家补贴和成长奖励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
事实上,在人才引进与服务方面,高新区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与上海张江、天津滨海等一起,曾被穆迪机构评为AAA级服务型政府。而经过30年的发展,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外商服务理念,以及“开放包容、敢为人先、融合创新”的良好创业氛围,这些都大大增强了高新区对海内外各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然而,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一个可以长线发展的城区,不仅要能吸引人才前往创业,还要有本事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高新区确定了两大品牌,一是“科技”,二是“生态”。人才要事业,也要生活。而在生态方面,高新区本就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山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在此基础上,高新区全力建设花园式的现代化山水新城区:一方面,提高中心城区的城市首位度,加快推进老镇改造,全面实现提档升级;另一方面,以旅游景区的标准,将一批环境底蕴好的片区打造成水清、天蓝、地绿的生态乐园,以环境优势赢得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加快建设宜商宜游宜居的繁荣高新区,让更多的人才生活得便利、舒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近1.7万人,技术研发、高级管理人才总数突破1.7万人。全区累计集聚各类领军人才490多人次,其中国家“千人计划”34人,省“双创计划”47人,“姑苏人才计划”80人,省“创新团队计划”7个。区内居住外籍人才近7000人,2000多名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中,创业人才接近1/2,创办企业600余家,人才总量和高层次人才数量连续多年保持较高增长率,总体显示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
智慧结硕果发挥人才优势助推创新驱动
镜头:日前,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传出消息,该所与苏大附二院联合研发的可穿戴帕金森病定量评估设备已完成第一版样机,申请了4项国家专利,并在多家三甲医院试用,采集患者数据。目前,第二版样机改进及配套的工业设计进展顺利,有望今年年底完成。
据悉,此设备可由帕金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佩戴,动态监测帕金森患者的病情发展,监测数据可以为神经内科医生提供重要的治疗参考。它不仅可以解决医生无法长时间连续监测患者病情及目前采用量表方法评判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局限性等问题,也可以避免患者和检查者的主观感对评估结果的影响。该设备是由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医用电子技术研究室王守岩研究员课题组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完成的。
医工所电子技术研究室的负责人王守岩,曾在英国牛津大学生理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是名副其实的“海归”。“苏州高新区有山有水,环境宜人,我非常喜欢,且我本科学的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又在神经工程领域做研究,到苏州医工所工作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工程、临床交叉学科的研究经历,同时也可以拓宽我的研究领域。”谈及留在高新区的原因,王守岩说道。回国一年后,王守岩获批了“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和“苏州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紧缺高层次人才”。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中,他建立了近20人的研究团队,承担了9个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达1500万元。其中,他研制的术中导航系统、光刺激神经调控系统等多个产品已经申请国际或国家专利,为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纵深:近年来,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先后成为省首批“333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省首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而如王守岩一样的领军人才在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推进高新区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产业往往因人才而繁盛。目前,全区人才总量有近18万人,这些人才就犹如一个个‘智慧银行’,使高新区能在发展中收获更加丰厚的‘人才红利’。”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新一代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能源、轨道交通、地理信息和文化科技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两个主导产业已经成为高新区的“5+2”发展体系。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已迈上千亿级台阶;以阿特斯光电、保利协鑫科技为龙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初步形成;以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为核心的医疗器械产业前景广阔,成为江苏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特色明显,成为全国首家循环经济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固锝电子、阿特斯、胜利精密先后在深圳、美国上市,区内上市公司累计达11家,12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
此外,去年,高新区首次获批国家重大项目02专项2项,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6600余万元,立项数和资金数均列全市第一;获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1项,争取国家专项研究经费1.7亿元;获批省成果转化项目9个,同比增长80%,立项数列全市第一,争取科研经费3500万元;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项目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500万元。全区领军人才企业销售突破60亿元,税收达1.67亿元,同比增长103%。
如今,在高新区,刘杨、王守岩等一个个领军人才的名字背后,正酝酿着一批人才的簇拥,一大产业的崛起,一个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夏燕燕)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