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车每年要“年检”出租车非常贵

17.05.2015  08:01

  鼓楼“老物件展”,看民国南京“车证”那些事儿

  

  

  “如果从普及程度上来看,当年的人力车应该类似于现在的公交车,马车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而小汽车相当于现在的专车了!”昨天,“幸福鼓楼”2015社区文化艺术节启动。此次社区文化艺术节中的一个趣味盎然的展览,正是“南京老物件展”,记者在展览中分别见到了人力车证、自行车证、马车证以及出租车证,这些珍贵的老物件见证了南京的交通史。

  “人力车

  每年年检,不通过不准上路

  “甲等人力车NO.2509 ”,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1936年南京市颁发的一张人力车证,与马车、汽车都是三位数的牌号相比,这张人力车证已经排到了2509号,可见,当时在南京人力车生意的普及,确实已经类似于如今的公交车。

  南京知名的收藏家高松也收藏了一批人力车证,而文史专家张智峰曾写了一篇《民国南京人力车的那些事》,他据1935年的一份资料显示:当时南京营业的大小车行,有500多家,资本40余万,人力车逾万辆,每年纳车捐40万元,直接、间接以人力车为生的人数,在3万到4万人以上。

  当时的人力车也是“限牌”的,想拉人力车,必须通过当时南京市政府工务局主管人力车的登记,颁发车辆执照。更麻烦的是,每年还要换发一次车辆牌照,还要进行车辆检验,如果不送礼,不请客,检车时主管人员就说车辆设备不齐全,或者车辆有问题,不发执照。

  “马车

  1959年下关还经常有马车

  “南京市自备马车证”“南京市一等马车证”……在鼓楼区白云亭艺术中心的老物件展厅,一张张马车证吸引了多位前来参观的市民。现场专家介绍,民国年间南京汽车稀少,马车便是平头百姓出行、郊游主要工具之一。到了1945年,南京马车业迎来鼎盛时期,全市马车达近千辆,客运线路达11条之多。直到1959年,在下关一带,还经常出现马车身影。

  南京文史专家时盛麟回忆,上世纪40年代,因为姐姐孩子“百岁”(百日)纪念,他们姐弟几人得有一次东郊出游。新街口汉中路方向停着一长溜马车。好动的哥哥爬到高高的驭者座上与车手合坐。车子启动后,车手并没坐到车上,牵着马笼头步行走过广场,他以目光示意广场中央的铜像,那意思是说:“在中山先生前面不能没礼貌。”过了新街口,车手才上车鞭马快跑。

  “出租

  坐一小时够一家半个月伙食

  在展厅中,还有一张“南京市汽车车证”,牌号是400号。现场文史专家告诉记者,当时南京已经拥有了“出租车”,不过收费非常高。

  当时,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多是按时计算,也可按里程或包日收费。有一种按时计费的方式是:每小时要4.5元,车费之外,乘客还要给司机约10%的小费。这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民国时的南京,1元钱可买“斗米担柴一刀肉”,即一斗米加一担柴再加一刀肉(约三五斤),坐1小时出租车,足够小夫妻半个月的伙食了。

  “从车牌可以看出,出租车始终没有成为南京交通的主流。”现场专家表示,1942年,南京的出租车出现第一次停业。后来,不少出租汽车被迫改用木炭炉后,出租汽车重新开始营运,并逐渐增加到1945年的146辆。

  以后可以到白云亭看戏了

  -相关新闻

  在昨天的“2015鼓楼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白云亭公益剧坊也在白云亭文化艺术中心成立,这个昔日的批发市场,即将成为南京戏剧大舞台。在昨天的开幕式上,鼓楼区文化局分别与南林大等多所高校的戏剧社签约,并上演了首部大戏《探长来访》,未来,这里将有一批好戏上演。

  -通讯员朱莉莉孙云才

  记 者成岗摄影报道

原标题:

编辑: 项贤军、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