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日前发表文章认为,近期中国经济虽然增速降缓至7%,股市和外汇市场出现波动,但中国经济仍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充足的前行动力。
文章首先认为,悲观主义者过多强调了增速的下降,忽视了增量的实际规模。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已经大幅提升,即使按照5%的增速来测算,2015年的总体产出增量也多于2007年14%增速下的产出增量。在保证巨大经济增量的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依然非常庞大。皇家苏格兰银行表示,以市场汇率计算,2013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13%。如果中国政府相关改革方案取得成功,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中国经济将再次迎来重要的赶超发展机遇。
巨大的经济增量和庞大的发展潜力也为大量西方在华企业提供了信心。GE集团副总裁约翰·赖斯表示说:“中国的市场是一个14亿人口的市场,即使是边缘产业的微弱提升,其所代表的产出增量也将超过一个小国家的总体汽车产业产出规模。”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将得到以下3个方面因素的强劲拉动。
一是中国民众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麦肯锡公司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年收入在1.5万至3.3万美元的城镇家庭比重将达到59%,而2010年的这一数据仅为8%。不断增长的居民收入水平将为起点较低的服务业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二是制造业部门未来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当前,中国政府和企业在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自动化水平以及完善区域供应网络方面不断加大投资,这将为未来制造业发展带来外部动力和增长红利。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政府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当前,中国政府每年投入200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研发,这一规模甚至超过了欧盟。此外,中国还计划在2020年实现专利数量增长3倍的目标。
三是中国民营经济强势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民营企业过去创造了大量城市就业岗位,吸收了近80%的城镇就业人口。2008年以来,民营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出已经翻了一番。在民营企业的带动下,中国出口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在2011年全球出口中的比重为11.5%,而今年6月份的最新数据已上升至14.3%。中国政府清楚地意识到民营经济在未来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公开承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更优良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供给。
基于上述原因,文章认为各方应有充足的理由对中国经济保有信心。这一信心集中体现在中国欧盟商会负责人伍德克日前的公开表态中。伍德克说:“中国经济未来一到两年内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是其长期商业发展前景是积极的。欧盟很多企业都将继续在华投资,并期待分享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