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全家总动员

23.01.2015  14:03
        随着自己对儿童阅读的实践、研究和推广逐渐深入,笔者更加意识到推动全民阅读必须从亲子共读做起。当下的家庭,爸爸妈妈基本上都有过“读书”的经历,却鲜有读书的习惯。但很多家长却会遵循旧有的“书香”理念和现代的儿童阅读观,正视早期阅读对于儿童发展的作用。因此,孩子成为家庭阅读的核心,父母为孩子选择图书、参与社会阅读活动、关注幼儿园和学校的阅读建设,将会成为推动和改变全民阅读的核心力量。

      全民阅读

      从家庭阅读开始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全民阅读当然也离不开家庭,而家庭中能够引起全家人共同关心的话题就是子女的教育,换个词就是读书问题。家庭阅读的推动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阅读环境,笔者认为有软环境和硬环境之分。硬环境包括:阅读的空间、图书的收藏和陈列、一定数量并分门别类的图书、阅读的桌椅、阅读的灯光等。软环境主要指父母要带头阅读、阅读时间的保证、父母与子女互动、适合孩子的阅读方法等。笔者认为家庭阅读环境最重要的是“家庭要有书”和“父母要读书”两项。

      全民阅读完全可以从塑造家庭阅读环境入手。比如,通过教育机构、妇联、工会、党建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等不同的渠道,持续地向家庭赠送不少于100本的儿童阶梯成长书籍。书目可以由专业机构推荐,统一配送。同时,要像举办共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那样的推动力量进入家庭,定期检查、表彰家庭成员的阅读,在社区的各项考核指标中加上一条有关阅读的内容,特别是要包含亲子阅读的评估。

      家庭阅读

      从亲子共读开始

      笔者在2010年曾发起一个公益团队,由热心亲子共读的爸爸妈妈们组成,共同在北京的图书馆、幼儿园、学校等场所推动亲子共读。我们这些成员算是从亲子共读中尝到甜头的“共读者”,每人都是一个可以传播正能量的“领读者”。从这个角度来讲,扩大亲子共读受益者的队伍,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推动全民阅读策略。

      在家庭中,亲子共读形式能促使爸爸妈妈和孩子密切接触,培养家庭阅读习惯。

      对于一些工作繁忙的爸爸来说,每天花费最少的时间(读一本绘本大概7分钟)能给孩子最有品质的陪伴,是促进父子和谐关系的重要手段。而爸爸妈妈为孩子读书,自己也体会到爱的付出以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受,反过来也会促进自己多读书。

      因为共读,我们和孩子会有更多的间接经验的交叉点,孩子经由这些共同点找到与成人“对话”的基石,我们也有了了解孩子成长的密钥。共读的书本越多,越能互相了解,越能将我们成人所希望的一些真善美通过读书传递给孩子。

      亲子共读

      从绘本阅读开始

      儿童的阅读有一个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路线,从图画书到桥梁书再到文字书的台阶,从有趣引入门到有用去拓展再到有益去提升的阶段。每个阅读台阶都有不同的阅读策略,学前是亲子共读引发兴趣,小学是海量阅读奠定基础,中学就是休闲阅读张弛有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浪漫的、快乐的、以绘本为主要读物的亲子共读,这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佳时期,也是让父母重新认识到读书重要性的最佳时期。

      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资源,绘本阅读正好可以将不同层次的爸爸妈妈分散的教育理念和活动整合成亲子共读活动,这是一个基于儿童的、文学和审美结合的,甚至蕴含着人文素养的过程。

      绘本共读的过程也是幼儿感知、联想、想象与思维等心理过程,很多父母和教师并不清楚其中的关系,也就无法把握绘本阅读的本质,容易将其与普通的文字阅读(或者是成人化的阅读)混为一谈,也就无法了解其重要性。

      绘本阅读可以当成是一种游戏,一种文、图和声音的游戏。

      那么,在绘本阅读时,孩子听也好,思考也好,动手动脚参与互动也好,动口发言讨论也好,都必须是游戏,但不要成为父母手中的“早教利器”。它是一种经验,这种经验是通过参与故事的讲述、图画的欣赏和自我表达的过程获得的,它是一种综合教育。

      推动阅读要从孩子抓起,从亲子共读绘本开始,并为此营造家庭和社会的阅读环境。

      当成人开始为孩子读书,推动全民阅读就胜利了一半。因为,全民阅读不能成为一股风,而要一代一代地从共读开始,将没有的感受沉淀心里,从家庭的纵向传递出发,真正形成“全民”阅读。

      (作者为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阅读季首届金牌阅读推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