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宿迁改革这一年

05.02.2015  14:48

  193项减至57项,精简率超过70%,行政审批全国最优!

  199项减至7项,精简率超过96%,企业注册登记基本不需前置审批!

  1个月压减到5天,压缩率超过83%,办理营业执照效率全国最优!

  全国第一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在宿核发!

  全国率先探索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掀起舆论理论新关注,在宿迁“卖面皮儿再也不需政府发证了”!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省率先试点!

  ……

  这一个个最优、一个个率先,是宿迁过去一年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彩片段,是对这座具有改革历史传承城市的最好诠释。

  这一个个最优、一个个率先,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壮士断腕”的改革决心和“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是对新常态下进一步擦亮改革名片的最佳注脚。

  正如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在调研我市“两资去行政化”改革时所说:“宿迁这项改革对全国具有示范意义,它显示了地方政府积极探索简政放权的决心与勇气。

  中国江苏网2月5日讯 回望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良好开局,为我们“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力量。

   凝聚新合力,全面深化改革以蹄疾步稳之势扎实起步

  去年,宿迁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500亿元。在省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7项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其中5项排名第一。

  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客观背景下,宿迁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领跑全省,其逻辑就是我们一年来蹄疾步稳且一以贯之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宿迁过去的成就归功于改革,现在的发展得益于改革,未来的辉煌也必将维系于改革。如何在新一轮改革大潮中,抓住机遇,再造优势,让这座具有改革基因的城市再次掀起改革新浪潮,成为摆在主政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市委、市政府在第一时间成立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市委改革办,结合宿迁实际成立8个专项改革小组,先后出台《近两年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表(一)》、《近两年深化改革任务分解表(二)》,涵盖103项改革项目、343条改革内容。改革的路线图得以逐步清晰,改革的任务书详细扎实,改革的时间表一一敲定,改革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魏国强多次在重要场合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是宿迁最大的‘金字招牌’,我们推进改革就要从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向改革要出路,向创新要办法,通过改革来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为开创新常态下新局面注入强劲动力。

  号令在前,重任在肩。凝聚改革新合力,推动改革新发展,成为这一年宿迁绕不开的历史命题。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大调研、大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展开。“如何认识宿迁新优势、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全市干群围绕 “五新”主题,深入讨论,广泛调研,参与者普遍认为这是对现实的一次自我质问、自我反思,也是一次自我警示、自我调整,对于查摆过去得失、改革谋划未来非常关键。从而,对当前改革的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全市上下推动改革、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凝聚。

  讨论激荡思路,认识化为行动。去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五次会议,“五审五议”重点改革事项,确立了抓改革促发展、抓项目促转型、抓民生促和谐的“三抓三促”工作主线,招商引资、目标考核、产业集聚发展、农业农村等重大改革事项不断向纵深开展,工商登记改革、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等多项改革内容被列入省级试点,宿迁市扶贫开发综合改革被列为国家级试验区。一年来,各项改革全面启动,壮丽画卷徐徐铺展。

   抓住“牛鼻子”,经济体制改革在真刀真枪中率先突破

  “现在在一个窗口就把工商、税务、质监的证全办下来了,前后只花了3个工作日,非常便利!”令宿迁市忠诚家具有限公司的会计王盼惊叹的是,与以前的营业执照不同,这张营业执照上包括了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和税务登记证号三个号,实现了“三证合一”,彻底改变了以往“马拉松式”办证的尴尬局面。

  当前,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社会主体不多、不活、资源要素少等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而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市委、市政府以此为遵循,在开局之年确定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主轴,决定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

  改革,关键是群众受益。由社会组织进行行业自律,承担一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是国际上较为普遍的做法。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系统考量,积极探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闭环效应,下决心向隐性的权和利开刀,569项资格资质项目仅保留53项、放开率达81.2%,市场主体参与率超过60%。行政审批"1+10"制度文件率先出台,这些以“削权”为主旨的改革,换来的是市场主体的“大松绑”和社会活力的大释放。一年来,全市月均新增个体工商户7082户,月均新增私营企业1736家,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社会主体达到50余个,一大批市场主体、社会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但正如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和“”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子才能跑起来”。

  目前,市委就“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进行深度改革,积极拓宽社会监管渠道,并着眼综合执法机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一年间,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报道我市 “两资”去行政化改革,全国知名专家汇聚中央党校专题研讨,相关做法被写进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实施意见》。

  面对资源环境制约、产业层次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高端人才紧缺、金融支撑不足等突出难题,全市上下不等不靠,把各类瓶颈问题作为改革的“靶子”,在政策法规的框架内闯新路、拓空间。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券”制度、着力构建资源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试点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一年来,市区通过“腾笼换鸟”盘活低效用地4871亩,“科技创新券”市场引导作用更加显著,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顺利开展,环境保护价格杠杆作用有效发挥。

  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写好“”字,说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规划引领,出台《关于调整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意见》,加快推进第三轮城市总规调整,有序推进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项目编制。坚持以特色发展为动力,创新城乡发展路径,深入实施《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心城市180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五城同创”深入开展,城市功能内涵明显提升。按照“一乡一色、一镇一品”的思路,加快乡镇特色化进程,新创省三星级康居乡村28个,完成特色村庄保护研究,审定并公布了第一批列入保护的50个村庄。

   全市一盘棋,其他领域改革在统筹协调中取得阶段性成效

  围绕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委多次作出专门部署,强化各领域改革统筹推进。8月份,市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魏国强再次强调,推进新一轮改革要把握好“全面”和“深化”两个关键词,将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协调抓好推进。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统筹抓好多维度、多节点改革,各领域重点改革次第展开。

  “以往的联保贷款额度小,而现在资金需求量比较大,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去年12月25日,泗阳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揭牌,种粮大户王述春在现场与银行签订了30万元贷款协议。

  王述春的事例是我市农村领域改革的生动缩影。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这一强一美一富,判断源自国情,动力来自改革。

  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农村领域改革作为全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突出“确权、赋能、搞活”三大重点,着力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农村金融创新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五大方面改革。

  目前,11个乡镇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先后在泗洪县、沭阳县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截至去年底,已面向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近4000万元,发放涉农贷款保证保险5笔、120万元。

  民主是改革的基础,法制是改革的保障。我市先后出台《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实施办法(试行)》、《关于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制度的意见》、《制度廉洁性评估备案暂行办法》等文件。全年完成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城乡饮水安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审计问题整改等6个议题专题询问,对深化宿迁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推进民生六项工程建设等专题协商议政,围绕科技创新、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农村环境整治、骆马湖资源管理、农业资源开发等专题开展对口视察和专题调研15次。

  把维护社会和谐和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重要目标,深化平安宿迁建设,我市有序推进社会管理服务体制、司法管理体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制创新。围绕构建“诚信宿迁”总体发展战略,出台《宿迁市深化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宿迁市失信企业黑名单曝光实施细则》等系列文件,加快“两库一平台”信用信息系统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框架初步形成,44家数据归集部门报送数据已超过1200万条。在全省率先试点生态保护类案件、行政诉讼案件集中管辖机制,环境资源行政、刑事、民事案件和非诉行政执行审查案件实现“三审合一”。

  凝聚改革正能量,激扬改革好声音,文化体制改革扬鞭奋蹄再出发。我市着力打造“鼎鼎有民”网络平台和“速新闻”移动客户端,构建“1+1”舆论引导平台,进一步健全新闻发布工作,形成了日常发布、网络发布、移动客户端(APP)发布、全媒体政民互动发布、微博发布“五位一体”的多元化新闻发布格局,相关做法在全省党委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关于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意见》,建立了市县联动、规划选题、评审立项、资金引导、导师指导的文化创作新机制,全年上报省级“五个一工程”奖作品19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研究制定《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意见》,通过政府购买、资金补贴、专项奖励等措施,进一步优化了公共文化资源配置。

  改革,归根到底是为了群众,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就应该是改革的切入点。一年来,我市改革始终突出民生导向。以完善利民惠民体制机制为切入点,我市努力解决优质公共资源供给不足的难题,换来了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攀升。

  加快职业教育改革,着力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升学”和“就业”分类教学模式,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和个人多主体办学模式,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发展模式。加大民办教育扶持力度,重点完善民办学校财政奖励补贴制度、优质优价差别收费制度,探索设立国有教育投资公司,创新民办教育投资融资机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400元,当年筹资总额达15.67亿元,全市参合率达99.85%,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990个,其中226个达到省示范标准。在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基础上,全市4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进全覆盖。“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构想,正越来越接近现实。

  全面深化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市探索实行“大处室”体制,已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等10余家单位完成试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综合运用多种交流方式,推进干部在市县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轮岗任职,一年来,交流市管干部12名,通过年轻干部“墩苗工程”选派56名市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五个一线”挂职锻炼,安排35名干部到省、市机关挂职。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去年以来,市委着眼于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建,集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共排查出141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并对部分不胜任现职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探索建立案件线索管理、工作作风改进新机制,着力筑牢“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安全网。在全省率先出台《全市科级以上干部问题线索统一管理和分析排查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接到反映和在案件中发现的,涉及科级以上干部问题的线索全部上报市纪委案件管理室,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分析排查,并实行月报、零报制。健全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出台《宿迁市整治“四风”巡查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巡查内容、巡查组织机构、巡查方式和程序、巡查问题处理、巡查结果运用及巡查纪律,使巡查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四风”巡查进入常态化、长效化阶段。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改革,释放出宿迁儿女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改革,激发起宿迁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朝气和不竭动力。新的一年,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唤起改革的勇气,弘扬创新的精神,以承担“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宿迁”的历史使命,为谱写中国梦的宿迁篇章注入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

编辑: 廉昕朦、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