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互联时代 共享共治的网络生活方式
时至今日,已分不清生活是网络的延伸,还是网络是生活的延续。它们互为倒影互为镜像。网络的开放性和公共性,对民众也是一种全新尝试。
昨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全球网络大佬,云集中国乌镇。(11月19日新华社)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复杂、矛盾,又同样伟大的时代。某种程度,这个时代的美好,正得益于互联网。有些东西,如某种精神“毒品”,是成瘾性的。一旦享受过,就再也回不去了,比如网络。
互联网首先是一场技术革命,又不止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随着互联共通,共享共治的网络精神,日渐渗入社会肌理和时代骨血,互联网精神已成无孔不入形而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哲学。就如提到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腾讯、阿里……你想到的绝不仅是干瘪的科技品牌或其旗下某款产品,还会自然联想到这些市值动辄千亿万亿美元科技巨头背后所蕴藉的无穷互联网精神意蕴,以及被其默默改变现已须臾不可离的脱胎于又植根于网络的现代生活方式。
若单从市值看,排名前十的科技公司,中国已占两席。这值得夸耀。但,若论整体综合文化软实力,价值引领、科技创新竞争力,我们的市值或短期飙升傲视全球,但内在科技驱动力未必能如人家雄浑且绵延不绝。不管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还是硬件制造商,最初起家都难免学步之讥。若说带“原罪”色彩的草创草莽时期,还情有可原,那么“在中国全功能接入互联网”二十年后,可持续的科技创新和价值引领、文化输出,或才是未来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巨头着力方向和进一步发展的逻辑起点。
互联时代何以自处,不仅是对互联网企业而言,对公民个体也当有避无可避的互联网式生存方式的思辨价值。自网络诞生起,经济生活层面,有前述淘宝天猫、京东卓越等电商显性生存法则;而对个体精神思想层面,也有重构与互构的隐性影响。微观意义上,人们工作形态、职业演变,以及社会心态、思维模式、价值理念都有演进革新。
时至今日,已分不清生活是网络的延伸,还是网络是生活的延续。它们互为倒影互为镜像。网络开放性和公共性,对民众也是一种全新尝试。《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早就提到“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管理互联网目标是,促进互联网普遍、无障碍接入……”互联网的互动互通,鼓励网下信息汇聚、观点交锋;权力与资本、个体与社会、技术与价值的角力也同步进行。
互联网也是一种全新的秩序。大会接下来有“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创新”“网络空间法治化”等论坛讨论,而网络时代,媒介素养和舆情应对,也已成为执政能力重要一环。网络治理,在“看得见的手”之外,应充分激发和调动市场机制和网络“看不见的手”的力量,鼓励网络自治和线下自律。
拥抱网络适应网络,相信网络共享和公民自治的全新生活方式,互联网必将通向一个更开放法治的未来中国。 □华西都市报评论员李晓亮
原标题:评论:互联时代共享共治的网络生活方式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