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饭店试水将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料
每天清晨,锡山区东港镇湖塘桥村幸福人家农家乐饭店老板娘陆素梅,走出家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到自家5分多田菜地上转一圈。“看看前几天施的肥料咋样了?蔬菜的长势好不好?”陆素梅说。
去年10月,年过半百的陆素梅和老公赴台湾旅游,在宝岛一家农家乐饭庄目睹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料后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她便在自己家中开启一只垃圾桶的生态实验。如今,她家栽种的所有蔬菜,几乎都是由厨余垃圾发酵而成的沤肥培育长成的。
-菜地摆上堆肥桶陆素梅家的菜地就在农家乐饭店后面。在一大片翠绿的菜地间,“站”着一只绿色的垃圾桶,这就是她家的堆肥桶。自去年底试水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迄今,陆素梅已沤成五六桶有机肥料了。
走近堆肥桶,一股酸臭味扑面而来。打开桶盖,只见靠近桶底部有一层镂空的塑料隔层,隔层上面存放着果皮菜叶等厨余垃圾,下面则将这些厨余垃圾发酵产生的汁液通过水龙头排泄出去。这只堆肥桶是陆素梅老公将普通的垃圾桶改造而成的。平时,只需扔进果皮菜叶、鱼肠剩菜等,并撒上一点EM菌粉,盖上桶盖后垃圾就开始发酵了。
“一般情况下,堆肥桶一周内就可长出霉菌产生液体,30天左右厨余垃圾就能变成有机肥料。”陆素梅介绍,汁液稀释加清水后可以浇灌菜地,有机肥跟泥土拌匀混合后可做营养土。令她意想不到是,采用这种肥料栽种出来的蔬菜特别肥嫩,炒出来吃口很好,“不少游客品尝后,都争着购买回去呢。”
-巧用垃圾护生态
陆素梅介绍,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一般而言农家乐饭店游客用餐量并不大,且相对分散,不像城市餐馆那么集中,再加上现在许多村庄已严禁养猪,因此,平时很少有人前来收取泔水菜叶等,大多只能被丢弃。前几年,有人将厨余垃圾倒在自家附近的一条河沟中,致使河水时常发黑。而采用厨余垃圾沤肥,就是最好的解决之策。
据测算,陆素梅家的农家乐饭店日均产生10公斤左右厨余垃圾。她家的堆肥桶容积约400升,这样就可容纳2个月的厨余垃圾,并最终转化成160公斤左右的有机营养土,基本能满足5分多地菜田的需求。眼下,她家菜田已不再施用化肥,也不施农药,出产的100%都是有机农产品。
“这种办法能将厨余垃圾实现就地循环,虽费点工夫却一举多得。”在陆素梅的带动下,当地已有三四户农家乐饭店甚至部分村民参照她的办法,将厨余垃圾进行沤肥。有的人家自家不做,也会主动将厨余垃圾放置在邻居的堆肥桶中。在几户村民家墙角堆放的黑色泥块,就是由厨余垃圾发酵后与泥土一起制成的营养土,不少村民用来栽培盆花。
-好事仍需更完善
过去成为累赘,如今变废为宝,这是陆素梅将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的成功尝试。但是,她也面临不少尴尬。“主要是沤肥过程中散发的异味较难闻,特别是在夏天。”陆素梅说,她的“沤肥计划”常常因此遭到村民非难。
“将厨余垃圾沤肥,单靠各家各户做存在一定局限性。”陆素梅认为,前段时间,她从网上搜索到一些资料,如今在国(境)外的农家乐饭庄中,大多是将几家厨余垃圾集合在一块,放置在标准化的堆肥桶或较大的堆肥池内,并通过厌氧发酵的方法来分解厨余垃圾,这样不仅可避免产生难闻的气味,而且可加快有机质腐熟的进程。然而,这种做法在国内尚没有很好推广,目前,市场上甚至连标准的堆肥桶都没有。
对此,锡山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将厨余垃圾通过发酵变成有机肥料,既可培养农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又完全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前不久,当地土壤配方施肥检测站曾对陆素梅制作的有机肥进行科学检测,发现这些有机肥各类有机质含量均较高,非常适合制作栽培绿色植物的营养土。“采用堆肥方法消化厨余垃圾,将其直接转变成可以再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对缓解环境压力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区将逐步创造条件,在农家乐饭店较集中的乡村陆续推广。
“不妨选择几处农家乐饭店较多的村庄进行试点”,陆素梅建议,如果将农村所有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料,届时,“美丽乡村”将愈发靓丽。 (东流)
原标题:农家乐饭店试水将厨余垃圾变身有机肥料
稿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