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福建省民间投资首破一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全省投资增速高4.7个百分点
福建省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自2012年首次向民间资本放开城际铁路、通用机场等领域项目,去年9月又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122个项目向社会资本放开,并在全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
统计数字显示,去年福建全省民间投资首破一万亿元,同比增长23.7%,比全省投资增速高4.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9.2%,分别比2013年、2012年提升2.3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
近日,福建省统计局副局长陈志强在线解读《2014年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时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福建省投资内部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民间投资保持活跃,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经济增长由内需拉动的特征进一步凸显。
民间投资首破万亿大关
“从需求结构看,《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外贸出口(以美元计价)增长6.6%,内需增幅明显高于外需。”陈志强在解读经济结构情况时表示。
陈志强说,2014年,福建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一方面,投资内部结构呈现积极变化,服务业投资占比提升,民间投资保持活跃。全年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2%,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56.9%上升至59.1%。另一方面,消费市场呈现新亮点,网络消费持续升温。《统计公报》显示,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增长102.3%。
据了解,去年福建全省民间投资10,731.33亿元,增长23.7%,比全部投资高4.7个百分点,占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6.9%上升至59.1%。民间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2014年这两者民间投资(制造业民间投资4303.14亿元,占全部民间投资的40.1%;房地产业民间投资3637.93亿元,占33.9%)合计占全部民间投资的74.0%。
陈志强介绍,福建省民间投资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加快转型升级的趋势初现。2014年,民间投资中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分别增长22.9%、21.3%和38.6%。其中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增长迅速,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10.8%,比2013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项目规模有所扩大。2014年,民间投资施工项目15,978个,施工项目平均规模为0.87亿元,比2013年0.81亿元平均规模略提高0.06亿元。三是民间投资行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民间投资在水利、教育、电力、信息、交通等行业所占比重有所提高。
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
据了解,今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特许经营等领域,继续向民间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进一步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
在谈及民间资本如何“促进福建经济发展”这一话题时,陈志强表示,2015年,福建要进一步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借助福建自贸区建设引资入闽,促进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是拓展民间投资领域。推进公平准入,实行同等待遇。允许集体、民营、外资等各类非政府的民间资本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当前,重点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以下行业和领域: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社会事业、小城镇建设、股权投资业。
二是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首先,通过定向降准、利率优惠、提供信贷担保、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上市、建立规范的民间借贷市场等多种手段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断优化资金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其次,调整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等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再次,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去年9月,福建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全省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试点范围确定在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和环保等六大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以及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和养老服务等民生工程,鼓励已建成的项目植入PPP模式。
三是借助福建自贸区建设引资入闽。抓住福建自贸区建设契机,通过特许经营权、投资补助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到具有一定投资回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建设项目;通过发行福建省政府自贸区债券,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专项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为公共服务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资金支持。
四是促进民间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借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等合作机制,积极引导民营企业的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并依托沿海港湾建设的城市群将厦漳泉同城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以官方引导,民间投资和合作机构为主体的新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和机构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