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超半数一孩家庭不想生二孩?
12月22日,由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开展的“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对家庭教育的影响”调查报告在京发布。此次调查自2016年4月开始,以问卷调查为主,共发放问卷11000份,回收问卷10329份,有效问卷1015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3%。调查对象覆盖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广东、广西、陕西、四川10省(区、市)21个市(区)0~15岁儿童的父母。
公共服务资源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一孩家庭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且在发达省份和城市家庭中生育二孩的意愿相对较低。参与本次调查的一孩家庭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的为26.2%。从地区来看,北京和东部省份不想生育二孩的家庭比例最高,均为62%。
在影响生育二孩的因素中,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及家庭状况起着重要作用。80%左右的父母在考虑是否生育二孩时,首先考虑公共服务因素,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孩子入园、入学、升学的情况”“婴儿用品的质量”“生活地区环境状况”“孩子看病就医的便利程度”。
生育二孩对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间的关系带来巨大挑战,这一点被报告所印证。数据显示,认为“母亲的精力”“母亲产假长短”“母亲目前工作情况”是影响二孩生育重要因素的比例分别为73.9%、58.7%和45.8%。从地区看,城市地区三项比例相对较高,北京地区比例更高,分别为84.0%、66.9%和57.0%,由此可见,发达地区和城市地区女性更多面临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问题。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求迫切
调查显示,约三分之一的家长愿意在孩子两岁前将其送入托幼机构,超过六成家长选择在孩子2~3岁时送入托幼机构。发达地区和高学历父母对两岁前送入托幼机构的需求更大,北京和东部省份的父母该比例分别为37.5%和35.8%。
孩子的教育问题受到父母的广泛重视,52.2%的二孩父母在教育两个孩子的过程中存在困惑,比如,“如何与两个孩子建立和保持亲密的关系”占55.1%,“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相处过程中的问题”占50.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育二孩后,父母将面临一系列子女教育的新问题。
调查还显示,二孩家长希望获得多样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渠道方面,77.9%的父母希望“从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等教育机构”获得家庭教育指导,43.3%的父母希望获得“专家的指导”,41.2%的父母希望获得“社会专业机构(如早教机构等)的指导”,35.2%的父母希望获得“大众传播媒介的指导”。在指导形式方面,28.6%和22.7%的二孩父母分别喜欢“亲子集体性活动”和“家长集体性活动”形式。
公共服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鉴于本次调查发现,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相对短缺、育儿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影响,在部分地区存在“不敢生、不愿生”等现象,为此,报告建议各级政府完善配套政策,调整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布局。具体来说,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尤其是完善女性生育的相关政策措施,为妇女平衡生育和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要加大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资源投入;要明确0-3岁婴幼儿托育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发展托育服务事业,减轻家庭照料负担,使二孩政策真正落地。
报告还建议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要加强基础研究,依托专家和相关科研机构,围绕二孩家庭面临的新问题、新需求、新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为二孩家庭提供切实可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要依托幼儿园、中小学校、儿童活动中心等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根据实际需求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亲子活动。要创新和丰富家庭教育指导方式,采用微信、短信、微视频、微课堂等形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扩大覆盖面。要重视0-3岁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探索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为家庭提供早期科学育儿支持的有效工作模式,保障每一名儿童享有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