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报告称中国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后出现

06.11.2014  09:35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5日讯中国社科院—国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今天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4:科学认知与政治争锋》。报告指出,中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

  报告指出,工业部门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部门。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分析与预测表明,我国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部门将于2020年前后实现产量峰值,到2025年前后可以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时代。根据发达国家经验及对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影响因素的判断,在基准情景下,工业部门排放将缓慢增加,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在低碳情景下,工业部门总排放将在2025—2030年之间达到峰值,预计排放达峰后并不会立即实现大幅减排,而是一段时期内维持这一排放水平,到2040年前后才可能实现排放量逐步下降。

  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碳排放峰值的实现带来巨大挑战。分析表明,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以及碳排放总量三者随城镇化发展的倒U型曲线不仅各自存在,且峰值依次出现。中国目前已经跨越了碳排放强度的峰值,正在向人均碳排放峰值进一步迈进。根据发达国家经验,人均碳排放峰值大约出现在城镇化率为70%左右的阶段。201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53.73%,接近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城镇化率到达70%大约还需要15年左右的时间,以此推断中国的人均碳排放峰值可能出现在2030年左右。

  能源活动是最主要的CO2排放源,中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占排放总量的90%以上。分析表明:当能源强度分布在100-150千克石油当量/千元GDP之间,且煤炭消费达到峰值,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显著下降时,碳排放总量的拐点将会出现。据此预测,我国的CO2排放在2035年左右实现峰值的可能性较大。

  碳排放峰值与人口增长也直接相关。根据预测,即使中国人均CO2的排放量不再上升,由于人口总量的增加,中国的排放总量还将持续增加,2026年左右达到峰值。如果按照中国承诺的强度减排目标上限(2020年相对2005年单位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45%)计算,中国的排放峰值将出现在2025年,峰值出现时中国的排放总量将达到105.5亿吨。

  未来消费需求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正在经历转型,这对我国碳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峰值年份应出现在2035—2040年间。未来需要对我国居民消费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避免锁定为高消费、高碳排放的发展路径,从而加剧目前我国的能源安全,延缓碳排放峰值到来。

  综上所述,报告认为,我国排放峰值有可能在2030年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要努力更早实现排放峰值,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原标题:社科院报告称中国排放峰值将在2030年后出现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