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会在靖举行
昨天,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各地宝卷的保护、传承经验。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理论室主任吴昊、中国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魁立,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吴晓林及省、泰州非遗保护相关领导,我市领导赵叶、丁少华、周小慧出席会议。
此次中国宝卷生态化保护与传承交流研讨会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泰州市文广新局、靖江市政府承办,苏州、无锡、常州、泰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及靖江市文广新局协办。
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靖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说,靖江是一个新兴港口城市、一个以船舶制造为主的工业城市,也是一个美食之城。近年来,在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靖江的文化事业也同步推进。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魅力,也是城市的精神。宝卷在靖江得到了较好地保护、传承与发扬,活跃状态也深入人心。我市将借助此次研讨会举行的契机,不断学习、探索、交流,更好地推进宝卷的活态、生态传承,让宝卷更好地体现民风民俗、艺术文化和社会风情,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
宝卷是由唐代变文和宋代“说经”演化而成的一种俗讲文本,自明清以来包容进大量的民间传说、民歌民谣和社会风俗,成为亦圣亦俗、亦庄亦、以叙事为主、韵散结合的民间文学文体。宝卷的讲唱曾流传于甘陕到江浙的广阔地域,尤以长江下游的吴方言区最为突出,称作“讲经”或“宣卷”,也被人们称为民俗文学的“活化石”。随着时代的演变,宝卷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当下民俗文化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靖江宝卷有约500年历史,已成为我市区域特征鲜明的民间信仰与讲唱文学合一的特色文化。目前,我市讲唱靖江宝卷的民间艺人120余人,每年做会超3000场。2008年,靖江宝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扩展名录”。
来自国内各省、市、高校的文化学者、宝卷研究者就宝卷传承现状、今后发展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来自甘肃、浙江、上海、常州、无锡、昆山、张家港、靖江的八支代表队还同台交流展演,生动表现出各地宝卷的“活态”体现。
活动中,与会人员一起参观了我市斜桥镇的宝卷活态传承现状,对我市在宝卷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的诸多探索和取得的良好效果给予一致好评。中国非遗保护中心理论室主任吴昊认为,靖江宝卷传承亮点突出。首先,采用多种方式,积极营造适宜宝卷传承发展的文化生态,极好地保持了宝卷的活态传承,促进了这一文化形态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使这一珍贵的文化形态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弘扬真善美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政府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宝卷的传承工作,著书立说,培养传承人,体现了对宝卷传承新思路、新途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