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专家荣获国医名师称号

22.03.2016  11:05

  近日,江苏省卫生计生委、省中医药局组织开展了江苏省“国医名师”评选活动,10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名家获得殊荣,其中包括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专家孟景春教授和王灿晖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名家云集 名医辈出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也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国医堂是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附属门诊部,成立于1985年,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名中医专家、教授开展中医门诊和科研教学的窗口。国医堂名医辈出,除孟景春教授、王灿晖教授外,“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尤松鑫教授、李飞教授、季光教授、杨进教授、金实教授、金妙文教授、王旭东教授、刘志诚教授仍坚持在临床一线为病人服务。此外,国医堂还拥有10多位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近百名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中医专家和专病专科专家长期坐诊。国医堂开设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咽喉科、中医儿科、针灸推拿康复科等中医特色科室,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在疑难杂病、慢性病调理等方面独树一帜。

   孟景春:医术精湛 医德高尚

  年逾九旬的孟景春教授行医至今已有70多个年头,擅长治疗疑难杂症,对脾胃病有深入的研究。孟老用药精简,坚持“小处方”,如非必要绝不用贵药奇药。曾经有一位腿部水肿、四处寻医问诊不愈的病人慕名而来,孟老给他开了十元一付的方子,病人对此将信将疑,甚至有些不满意,没想到服用一个疗程下来,多年顽疾几乎痊愈,病人惊喜万分。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一直传扬着孟老“十七本存折,20万积蓄,成立‘树人’奖学金”的感人故事。2007年,孟老拿出了多年积攒的20万元积蓄,联系南中医基础医学院,要捐给家庭困难但品学兼优的学子,令人惊讶的是,这20万元竟是由17本新旧不一的存折组成。据当时帮助成立奖学金的南中医教务处唐德才处长回忆,那时候孟老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这些钱是他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而孟老对奖学金发放只有两个要求,第一,奖学金一定要用来奖励热爱中医、品德高尚的学生,他不要求学生回报,只要求他们在课余时间能跟他抄抄方子,早点接触临床;第二,奖学金不可以他的名字命名。最终奖学金命名为“树人奖”,设立以来已有两百多名学生受惠,孟老更是婉拒了师生们哪怕是一束鲜花的小小心意。2013年,孟老倾其积蓄,出资50万元设立了中医“耕耘奖”,奖励学校优秀的临床授课老师。而这一次,他同样要求学校不要宣传这件事。

  孟老潜心培育后学,弘扬祖国医学,将国家级师承工作室设在国医堂。传人吴颢昕教授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颇有建树,桃李满园,但提起恩师仍然十分激动,感激孟老倾囊相授和殷殷嘱托。

   王灿晖:温病大家 学科泰斗

  王灿晖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温病学专家,在温病学领域享有盛誉。上世纪50年代,他参与创建了现代温病学学科体系,参与编写了1-5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温病学教材,并逐步承担起建设发展温病学科的重任。

  他非常重视临床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长期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温病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7年被江苏省政府评为“优秀学科带头人”。2012年他不顾年事已高,担任了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肺病专科”学科带头人。

  王灿晖教授非常重视中医教育工作,承担了本科、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教学工作,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0多名,硕士研究生50余名,1998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优秀研究生导师”。

  在繁重的科研、教学工作之余,王灿晖教授60年来坚持从事临床工作,目前每周三、周五两次在国医堂门诊。因为门诊病人太多,王老甚至顾不上喝口水,坚持要看完候诊的病人才能吃上午饭。可以说,老人对教学带徒、治病救人倾注了全部心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中医药产业也迎来了拂面而来的春风。近日,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产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古老的中医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老一辈中医人开拓进取、砥砺前行,这种对中医的热爱,对传承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真正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