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阳女子义务为近10个敬老院老人修脚

17.11.2014  12:40

   中国江苏网11月17日讯 (记者 徐其崇)泗阳女子王玉珍利用自己掌握的修脚技术,经常到附近敬老院为孤寡老人们修脚。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周边的乡镇敬老院去帮老年人修脚。3年多来,她去过泗阳县城及周边近10个敬老院,帮助过数百名孤寡老人。她说,当把老人的脚抱在自己怀里的时候,心里总感觉暖暖的。

   自幼丧母长大后学修脚

  “老人们没有子女,我自己也没了父母,就感觉他们很亲。”谈起义务为老人们修脚的事,王玉珍说,在自己的心里,早已把老人们当作亲生父母了。

  王玉珍3岁丧母,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初中毕业后,她开始外出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吃了许多苦头。2003年,迫于生计,20岁的王玉珍开始向一位朋友学习修脚技术,以此谋生。2008年父亲病逝,王玉珍回到了老家,找了一份网络编辑的工作。

  由于她时常和当地一些志愿者们去敬老院做义工,每每看到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她总会想起自己还没来得及尽孝就已经离去的父母。“有一天我就想到了,为什么不能为敬老院老人修修脚?反正我有这个手艺。”2011年3月的一天早晨,王玉珍坐了20多分钟的公交车来到李口镇敬老院。李口镇是她的老家,她对这里比较熟悉,当她表明来意之后,老人们都不敢相信。“老人们感觉,让一个女孩子修脚很不好意思。”王玉珍说,一开始,她来了好多次老人们都不好意思,后来她经常来给老人修脚,她和老人们也就很熟悉了。

  王玉珍说,老人们年龄大了,脚指甲变厚变硬,一些老年人眼睛不好,弯不下腰来,一修就会修破,所以很多老年人一两年不修脚指甲是常有的事。“老人的脚一泡,一搓,全是灰垢。”王玉珍说,好修的脚只需几分钟,不好修的要半个小时。

   关爱老人一个也不能少

  昨天早上9点多钟,王玉珍就来到泗阳县城某饭馆门前,和泗阳阳光爱心协会志愿者陈相泰一道,乘车来到离县城10多公里远的李口镇敬老院。她这次来,是专门为一位名叫胡亚明的独腿老人修脚的。

  60岁的胡亚明老人只有一条右腿,因为没有子女,他几年前就住进了敬老院。上午9:40左右,王玉珍走进了李口镇敬老院的大门,看到在院子里晒太阳的老人,王玉珍亲热地和老人们打招呼,然后来到胡亚明老人所住的房间。“上次真不好意思啊,忙完了忘记帮你修了,这次专门来给你修一下。”王玉珍一边和老人聊天,一边打开所带的手提袋,拿出修脚的工具准备干活了。

  王玉珍先给老人泡脚,然后叠好床上被子,让老人躺下修脚,她说这样老人会舒服一些。“没事,我坐着就行。”老人坐在床上,伸出右脚,王玉珍坐下,在双膝上铺上毛巾,将老人的脚捧起来放在毛巾上,开始专心致志地修起脚来。

  胡亚明老人说,几天前王玉珍到敬老院帮老人修脚的时候,自己不知道她来,和另外一个老人出去玩了。回来的时候碰上王玉珍在给老人们修脚,胡亚明和她打了个招呼。当王玉珍帮老人修完脚后,已经是中午11点多了,王玉珍忘记给胡亚明老人修脚匆忙地走了。

  让胡亚明老人感动的是,王玉珍这几天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于是又单独到敬老院来为他修脚。

  “她来修脚,又不要钱,确实不好意思。就是亲生闺女也做不到这样啊!”胡亚明老人感慨地说,王玉珍到这里帮老人修脚,已经有好几次了,“你说她图什么呢?”胡亚明不解地说。

   爱心笔记记录一片真情

  这些年来,王玉珍一有空就往敬老院跑,附近十来个敬老院都有她的身影。时间长了,哪位老人的脚有什么问题,是不是灰指甲,需要多久修一次,她都心中有数,“正常一个月灰指甲就长出来了,所以大概一个月这样子就可以帮他们修一次。”王玉珍有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着她为各个敬老院老人修脚的时间:“2014年10月28日,李口镇敬老院;2014年10月26日,城厢敬老院;2014年9月30日,裴圩、高渡敬老院……”王玉珍每次去敬老院有时是乘坐公交车去,每次来回要花去近10元钱。有时天气好的时候,为了省钱,她就自己骑着电瓶车下乡。其实她每个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她自我解嘲地说,“知足常乐吧。

  王玉珍去敬老院的时间长了,对敬老院的老人也有了感情。前几天,听说她经常去的敬老院的一位老人去世了,她伤心了好几天。而敬老院的老人对她也有了不一般的感情,老人们有一段时间看不到她,就会嘀咕着“王小姐怎么没来”。“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感觉很快乐,大家就像亲人一样。”王玉珍说。

  有一个冬天,王玉珍骑电瓶车去敬老院帮老人修脚,在敬老院不慎摔倒了,敬老院做饭的大姐见了,赶紧用电瓶车把她送到路边,等她上了公交车才回去。那次她休息了两个月,等她再次来到敬老院的时候,老人们一见到她就关切地问,“你的腿伤怎么样了?”一想到这些,王玉珍就很感动。

  “她本来跟我们这里的老年人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比有血缘关系的人还要亲,我们敬老院所有的老年人和所有的员工都很敬佩她。”李口镇敬老院副院长戴桂荣这样说。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