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江苏力争1-2所高校、100个学科进世界一流

13.11.2015  08:54

  创新驱动,呼唤“两个一流

  新华报业网讯 国务院5日公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高教强省的省份,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国家战略中,“江苏方阵”的优势和潜力在哪里?新的发力点又该在哪里?

  创新驱动需“世界一流”支撑

  江苏现有普通高校137所,在校生185万人,双居全国第一。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省教育厅分管高教工作的副厅长丁晓昌说,“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创新驱动引领,创新要靠人才,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不论是对培养创新人才还是吸引创新人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已经超越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范畴,而上升为区域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黄维举例说,美国西海岸聚集了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而波音、微软、苹果等著名高科技企业均坐落于此。“美国西海岸高科技产业的兴盛及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区域内世界一流大学的坚强支撑。

  黄维认为,从区域发展需求来看,江苏同样需要世界一流大学的支撑,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下,江苏增长动力已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一流大学建设在培养创新人才、集聚创新精英、开展源头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创新生态系统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真金白银打造“两个一流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支持“985工程”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际同类学科排名前列。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相关部门落实安排‘985工程’配套资金18.6亿元,支持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支持‘211工程’高校及其他有条件的高校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介绍。

  教育部公布的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南大和东大两个“国家队”大学中,南大有16个学科进入全国前五,27个学科进入前十,均列全国高校第五。东大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有10个学科位列全国前五,排名第一的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七。ESI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学术机构和高校学术水平及影响的重要指标,南大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东大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是一流大学的标志。从2010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在全省高校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两期建设项目共259项,已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在全国学科评估排名中,江苏高校有13个一级学科位列第一,占全国的13.7%;全省有21所高校的7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进入高校数全国第一,进入学科数全国第二,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00,1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200。

  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正编制

  江苏争创“两个一流”已做了不少“功课”,但丁晓昌坦言,我省真正有实力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挤进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高校还不多,到2020年江苏争取有100个左右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但是能进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还很少。他建议,继续扶持和保障有实力的“国家队”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在大力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和品牌专业建设等工程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所左右国际高水平有特色大学。

  丁晓昌还透露,我省创“两个一流”的近期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有1-2所高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有100个左右学科进入世界一流。“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正在组织编制江苏省重点高校建设计划,预计明年上半年出台实施。

  “大学精神是建设一流大学的灵魂。”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庆葆教授认为,在保障高水平办学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都更有效,目前我国大学由于受到“官本位”“市场化”等功利主义思想的负面影响,大学精神一定程度上出现弱化,主要表现为大学作为教学和学术独立中心的地位没有得到确立,大学办学缺乏鲜明的个性和独到的理念,大学教师的学术品位下降。因此,建设一流大学一定要在培育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上狠下功夫。黄维建议,要为广大师生搭建更为宽松、宽容、宽心、宽裕的平台,使大学真正成为高水平人才的聚集地、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正义良知的守望者。

  本报记者蒋廷玉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