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中美双方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方提出,在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计划在同年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20%左右;美方承诺,2025年要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26%~28%。
中美双方就温室气体减排达成的共识引发全球媒体高度关注。媒体评价说,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最重要的双边共识。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率先对排放量峰值达到的时间作出承诺,被认为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国家的形象。
针对此举将对中国国内经济和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
在一些专家看来,中美是世界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他们又分别代表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此番达成的协议,对未来全球经济转型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中国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说,此次中美两国的联合声明,将为明年在巴黎举行的气候变化大会注入活力,推进全球气候谈判的进程。
其实,11月10日下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时就曾透露,在随后与习近平主席的会谈中,有可能就气候变化问题与中方达成共识。他还说,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将使全球受益。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多次参与国内相关政策的制定,在他看来,2030年前后,中国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是有基础、有可行性的。
首先,从中国的产业结构来看,尽管目前还很“重”,但在结构调整大趋势背景下,未来的产业结构会逐渐走“轻”,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会下降,为二氧化碳的减排量下降留足了空间。
骆建华说,根据学者的测算,到2020年左右,中国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值会达到峰值,也就是说,来自重化工行业对煤炭的需求会在那时达到顶峰,耗能大户们的煤炭需求已经见顶,全社会对煤炭需求的增长也就没有了空间。
其次,近年来,很多新能源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极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出现用途更广的新能源技术替代煤炭。同样,在过去10多年来中国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倒逼之下,煤炭高效利用和污染减排的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是1吨煤,带来的能效高了,产生的污染少了,这也为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提供了可能。
骆建华说,习近平主席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多次提到“中国新常态”,其实,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也是中国兑现减排目标的基础。
比如习近平提到的这组数据——今年前3个季度,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6.7%,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3%和11.1%,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6%。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质量更好,结构更优。
王金南说,此前中国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的承诺是,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此次提出的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这意味着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要从强度减排向总量减排过渡。2030年后中国对二氧化碳的减排是总量减排,而从现在起到2030年,既强度减排,又要向总量减排过渡,减排的难度更大。
我国从“十五”期间开始推行节能减排的约束性指标,每年的能耗减排任务等被分解到各省(区、市)和相关行业。王金南认为,在未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减排,应该采取强制减排和市场手段推进减排,两个办法同时使用。
王金南说,未来,温室气体减排与污染治理将在中国相辅相成,既然重视新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就不能忽略传统的污染治理。
在王金南看来,能源结构的优化就是一石多鸟,煤炭使用量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会减少,也能贡献蓝天。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张建宇注意到,中美双方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还提出,双方鼓励加大可持续产品的绿色交易。这意味着,在未来中美间的贸易中,低碳、绿色产品可能有更优待的进出口条件。
张建宇说,其实此次APEC会议发布的“北京纲领”中,中国方面除了提出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外,另一大亮点就是构建全球价值链供应体系,其中有一个可能会影响未来亚太地区供应链模式的条款是,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这意味着,在未来的贸易中,采购链和供应链要被打上绿色、低碳的烙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美的气候变化共识也是与“北京纲领”一脉相承的。
两大经济体的减排路线图全球受益 -
南京10:23 14.11.2014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