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为乡镇量身定做环保考核指标
差别化要求 个性化考核
“连云港市东海县近年来采取差别化要求、个性化考核的做法,让各有千秋的乡镇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据连云港市东海县环保局局长刘林介绍, 这一带有区域特色的考核,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解决难题
因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使得东海县环境功能区划存在差异,环境污染情况也各不相同。为此,东海县从2010年开始实施环保指标个性化考核。区别乡镇不同情况,增大考核分值比重,有针对性地解决污染问题。在年度环保目标百分考核中,对西部乡镇的禁止山芋淀粉加工、塑料颗粒生产等重点个性指标的考核分值比重由原来的不到20%上升到了近40%;对东部乡镇的酸洗石英砂整治、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重点个性指标的考核分值所占比重较以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
“加大考核分值看上去只是个数字变化,实质上是在增添环境保护的砝码,增大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强乡镇村‘守土有责’的意识。”刘林对此这样解释。
据东海县环保局副局长居亚东介绍,山芋淀粉加工污染一度是破坏东海西部乡镇环境的“罪魁祸首”。以前,东海县西部8个乡镇有山芋淀粉加工点200多个,每年秋季加工山芋约10万吨,产生废水近30万吨。作坊式的分散加工和淀粉废水的大量无序排放,一度对周围水体造成了程度不同的污染,甚至引发了河湖网箱鱼虾死亡的污染案件。
实行环保指标个性化考核后,东海县将其监管纳入了全县目标考核的大盘子和西部乡镇考核的重要内容。县、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明确乡镇(村)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乡镇长(村委主任)直接责任人的具体职责,全面推行以“一把手”负总责为核心的“四制一包”目标管理,即重点区域蹲守制、节假日巡查制、监管情况通报制、污染责任追究制和部门联合工作组驻村包户,不给污染留下生存空间,确保县域水环境安全。
近年来,他们叫停了210多个山芋淀粉加工点,双店、桃林等西部8个乡镇在经过几轮洗牌后,山芋淀粉加工造成的污染已基本绝迹,东海县已连续4年未出现淀粉加工污染事故。
为防止跨界污染,东海县已连续3年对与山东省接壤的西部4个乡镇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和防止炼焦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过境转移的考核内容,先后拆除了李埝乡黑豆涧村小炼铅厂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的非法土小企业,依法关闭了33家塑料颗粒违法加工企业。
东海县地处连云港市区饮用水源地蔷薇河的上游,石英资源丰富,酸洗石英砂企业达数百家,且大多集中在东部乡镇。为遏制酸洗石英砂加工对饮用水源的污染,东海县对蔷薇河、淮沭新河沿岸的东部5个乡镇实行“河长制”、“段长制”,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整改、搬迁、关闭、集中进区,多措并举使市区及县城百余万居民的饮用水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在100%。
部门联动,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个性化考核不仅调动了乡镇、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通过部门的协调联动,较好地解决了单靠环保部门无力解决的一些环保难题。”刘林说,政府推动、乡村齐动、环保主动、部门联动,是解决环境突出问题的秘诀所在。
东海县近年来成立了由县政府办牵头,县监察、环保等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督查组,始终保持对突出环境问题监管的高压态势。
环保指标的个性化考核,为东海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提供了制度保证。这几年来,生态县创建机制渐趋规范,生态工程推进有力,创建指数快速提升,初步构筑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文化齐头并进的创建格局,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创建难题一一破解,创建达标指数已近8成。
“量身定做”环保考核指标,辅以个性化考核,有效地提升了环境质量。东海县域内7条主要河流和近百座湖库的地表水水质达到了功能区划要求,环境空气优良率达90%以上,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刘恩席 周静 王从帅 韩东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