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大公文交所总经理肖笛
作为全球首家在美国上市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香港大公文化艺术品产权交易所因其新颖的艺术品交易模式、雄厚的国际化背景而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日前,香港文交所总经理肖笛先生接受记者专访,就大公文交所的成立背景、业务模式以及艺术品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作为一家以艺术品创新型交易模式为主要特征的交易所,香港大公文交所受到的业界关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最初成立大公文交所的原因是什么?成立这样一家交易所的意义何在?
肖笛:对于文化艺术品,大家其实都比较熟悉,只是在过去很多年文化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品收藏、交易都是小众群体的专属,由于艺术品收藏对鉴赏能力、资金实力等都有较高要求,普通大众很难参与其中。而全世界的文化艺术是灿烂辉煌的,对艺术品饱含热情的人不在少数,但是正因为参与门槛难跨越,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发展。实现艺术品市场资产化、大众化乃至国际化是每一个文化艺术行业工作者的愿望,也同样可以称之为“责任”。因此,我们成立了大公文交所,希望通过整合本港地缘优势和经济地位、创新性交易模式、安全的资金通道、专业的研发运行团队以及优秀的艺术品等各方面资源,打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文化艺术品交易平台,以此来推动艺术品市场资产化、大众化、国际化的进程。
记者:您所提到的创新性的艺术品交易模式是一种什么模式呢?
肖笛:大公文交所研发的这种交易模式名为“艺术品单位交易”,是指两个以上交易商按份共有艺术品,按份共有人可以转让其持有的全部或部分艺术品单位的交易模式。
记者:这种交易模式与传统的艺术品交易形式有什么区别呢?为什么说这样就能达成艺术品交易资产化和大众化?
肖笛:首先,与传统拍卖行、画廊等交易方式最明显的区别是,艺术品单位交易的频率较快,并不受具体拍卖场次时间限制,随时都可进行。这就缩短了艺术品的投资期限,这跟传统艺术品相对较长的交易周期是明显不同的。可以说艺术品单位交易有效消除了艺术品在时间方面的流通障碍。
其次,在艺术品上市流程中,大公文交所对鉴定评估、保险保管、展览展示、市场交易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减轻交易商对于艺术品鉴定方面的顾虑,这跟传统交易市场中把鉴定问题抛给个人有很大差异。此外,大公文交所采用网络电子交易平台发售和交易艺术品,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通信技术实现交易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交易商可以不受所在地域的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就可完成开户、资金划转与交易,也可以查询即时市场交易行情等重要信息。这一点与传统艺术品交易对固定交易场所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通过对交易规则和运营模式的人性化设计,艺术品单位交易更贴近大众人群的参与能力,打破了高价值艺术精品专属于极少数收藏家的局限,使大众人群能够共享艺术精品,从而达成艺术品交易资产化和大众化的目的。
记者:可以看出,大公文交所之所以能在美国顺利上市,跟这种创新交易模式对文化艺术品行业的积极影响是分不开的,那大公文交所已经成功在美国上市、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下一步又有怎样的发展设想?
肖笛:在美国成功上市说明了大公文交所在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和管理运行等方面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已经迎来互联网时代,艺术品交易与新技术的结合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需求。大公文交所已经通过资产化、大众化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推到国际化的新高度,今后将继续本着“唯大唯公”的经营理念,秉承“艺术无疆界”的宗旨,建立世界级文化艺术交流平台。
记者:感谢肖笛先生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专访。请肖笛先生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公文交所此次上市后的感想?
肖笛:“若得众生近翰墨,不失人间一美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