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提醒:创业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业就是“办公司”?
新华报业网讯 “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创业算为学分,高校要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这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传递的导向。那么,应怎样理解这些鼓励大学生投身创业的措施呢?
大学生创业应加入成熟团队
“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一件好事,但从风投的角度来看,并不看好他们在本科阶段创业,甚至休学创业。”江苏毅达资本文化产业投资事业部投资经理顾正兵直言。“创业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通过高考进入‘象牙塔’学习的大学生,绝大多数缺乏社会阅历及必要的资源。”
“大学生如果想在创业方面积累经验,最好是加入到社会上相对成熟的创业团队,从中学一些方法论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在校园内自己‘捣鼓’。”顾正兵告诉记者,风投最看好的创业人才并不在大学校园,而是在微软、百度这样的大公司工作5到10年的人才。以他们领衔的创业团队,既有充足的产品经验,也了解国际上最前沿的趋势。
“创业是个小众事件,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创业。”曾入选“中国十佳创业投资人”的软银赛富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焱,日前在江苏MBA发展论坛上也这样认为。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常常被用作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经典范例,阎焱不以为然,认为人们没有看到“千千万个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没有成功。“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多数创业者都必须做好失败的准备。”
面对困难挑战必须内心强大
常州大学大四学生李子越本来已经找了一份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但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辞职回学校创业,创业项目是在校园内“跑腿”——专门替人到食堂买饭菜并送到指定地点。
一次在食堂打饭,李子越看到长长的队伍就突然萌生送餐赚钱的想法,经过一番准备,李子越决定放弃找好的工作,注册一家公司,正式在校园创业。“学生们关注我的点餐微信号,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吃到食堂饭菜。”“目前已有天使投资人有意向这个创业项目注资百万,具体合作事项还在协商中。”
1993年出生的东南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陈潇逸,在同学眼里是一匹创业“黑马”:多次在各种创业大赛中获奖,和小伙伴们合办的公司主营电子商务旅游,目前也做得有声有色,营业额今年可望达到100万左右。
虽然是创业“黑马”,但陈潇逸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也比较低调。“去年12月,我参加了《创业家》杂志等举办的校园黑马创业大赛决赛及创业主题论坛。”陈潇逸回忆说,风投们对90后大学生创业“泼冷水”的比较多。“现在看来,风投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创业要经历很多困难与挑战,如果没有强烈的兴趣与强大的内心,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创业教育不能解读为办公司
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不足2%,江苏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6%,略高于全国。从占比看,大学生创业的确是小众。
“国家推进大学生创业的一系列鼓励性举措,既有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现实考虑,更有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性谋划,而风投们是从商业角度看待大学生创业的,‘泼冷水’并不奇怪。”东南大学胡汉辉教授是我省寥寥无几的创业教育博士生导师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起草专家组成员,对大学生创业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一直深为关注。
“当下,国家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深意尚未被社会广泛认识。”胡汉辉教授感言,有些人认为国家推进大学生创业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之举”,等以后就业形势好了,这阵风也就过去了。其实,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战略性人力资源的长远需要。“美国大学生创业率高达20%左右,与美国政府大力倡导青年学子创新创业及出台一系列鼓励性的政策措施有很大关系,这也是美国保持创新活力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与美国比相差甚远,必须奋起直追。”
“当前特别需要走出对大学生创业的误读。”胡汉辉指出,有些人一谈到大学生创业就跟办公司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办公司,还包含岗位创业、制度创业。”胡汉辉以新闻媒体为例解释说,办一张报纸是创业,而创办一个栏目,报道以前没采访过的对象群体也是创业,这就是岗位创业。而制度创业主要是指对一个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等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效率。“正因为创业不仅仅是办公司,国家才会要求所有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教授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精神,而毕业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是所有用人单位都需要的。”
本报记者蒋廷玉王 拓
编辑: 燕志华、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