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常州从“工业明星”迈向“智造名城”
然而,当发展速度减慢、传统优势产业持续面临挑战时,常州这座曾经的全国工业明星城市又将如何转型升级,使传统制造业再创辉煌?常州市委书记汪泉表示,必须向改革要资源,以创新求突破。
一个全新的工业明星城市升级版正在孵化中,未来的常州将被打造成“拥有一大批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常州质量和常州制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业明星城市。
“单项冠军”崭露头角
曾经,常州发展的“利”在于制造业基础扎实、制造门类众多,然而因“利”带来的“弊”也显而易见:工业门类“小而散”、没有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集群。如何破题?
跳出固有的思维,打破格局的瓶颈,常州把自己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时代背景中,放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全新格局中来寻找支点。她鼓励更多企业聚焦特定细分产品市场,专注发展自身有竞争力的生产技术或产品。
科技创新,历来是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发展的利器。当各品牌手机在“红海”比拼智能化时,瑞声科技一个豆瓣大的声学元器件,始终是手机厂商争相购买的部件。那么,瑞声一如既往稳固的市场地位缘何而来?“精密和超精密的制造水平、自制核心装备的能力、关键材料的研究是瑞声的核心竞争力。”瑞声科技副总裁吴国林“揭秘”道。
核心竞争力成就行业领跑者。如今的瑞声科技,不仅在传统塑料镜头领域极具竞争力,更开发出独有的玻璃晶圆级镜头及玻塑混合镜头技术,开创了下个十年的行业先机。
无独有偶,梳理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这家企业的与众不同,也带着浓浓的常州发展印记。
当同行们在传统纺织机械行业高歌猛进时,宏发纵横已开始在新材料领域试水;当大家都转身进入新材料领域时,宏发纵横已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以及关键设备的制造商。如今,凭借在新材料领域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宏发纵横正在向汽车、轨道交通乃至航空、航天领域的轻量化运用发起冲击……
20年来,深耕一块“布”,宏发纵横一直在不断创新,引领行业发展,用一块布创下多个第一。“善抓商机、提前布局,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这就是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季建强总结出的企业发展“秘笈”。
据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必须满足这些“苛刻”的要求:长期专注于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示范企业更是要求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在工信部连续发布的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常州每批均有企业上榜,实现零缺席,常州市宏发纵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亦是先后“榜上有名”。
多年执着前行,让瑞声科技、宏发纵横等企业站上行业的巅峰,成就单项冠军之路。培育一批长期专注于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能够引领该领域发展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的“单项冠军”企业,也让常州寻求到工业发展的新动能。
地标产业乘势发展
论及城市的产业升级,不可避免的议题,是如何从“混存”的产业状态向迭代产业体系发展。常州市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智能装备制造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先进碳材料产业打造成领先全国产业地标,全力构建“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迭代产业体系。
在常州恒利宝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整齐地摆放着以高科技新材料石墨烯为核心材料的智能发热服饰,这些衣服看上去与平常衣物并无二样,却自带多项“黑科技”性能:抗静电、抗菌抑菌、远红外、阻燃等。
据悉,恒利宝围绕着石墨烯改性以及“石墨烯原位聚合锦纶6”切片的生产和纺丝技术,如今已取得了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成果。然而,一系列成果背后是数不尽的摸爬滚打。
“石墨烯现在确实是个热门领域,也是个新兴领域。原先我们想做的是下游的运用推广,但由于上游链条的不完善,我们在中途又对上游的石墨烯进行改性,来突破研发瓶颈。”恒利宝副总经理黄荣庆说。
不断的资金投入,反复的实验都给这家创建于2016年的年轻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从2017年5月份开始,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把整个尼龙化纤产业链的工艺技术都验证了一遍。这条产业链冗长并且复杂,每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来追求精细。”黄荣庆说。硬是凭借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攻坚精神,恒利宝紧紧抓住了常州石墨烯发展机遇,助力自身迈上新台阶。
着眼当下,布局未来。常州没有匆匆忙忙往基本现代化赶、将来再回过头来补课,而是扎实补短板强弱项。这在本土企业恒立液压身上可见一斑。
成立于1990年的恒立液压,多年来坚持把自主研发放在首位,积极拥抱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在27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市值百亿,全球行业第八的核心基础零部件智能制造企业。
恒立液压知识产权管理部经理李冬明介绍,从曾经5万元、7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超65亿元资产、4000余员工的龙头企业,恒立液压从基础材料——高精密铸件出发,以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换来国产泵阀的真正突破。
李冬明回忆起公司的发展历程,感叹道:“核心部件实在太重要了。在企业发展之初,我们还没有掌握这些核心技术,只能完全依赖进口,外国厂家六个月才交货,还严苛地要求现款提货。尽管这样,仍然是货少买家多。”
为了不受限于国外进口,恒立多渠道招贤纳才,不断在核心产品上创新研发,2012年,恒立正式成立液压事业部,开始研发工程机械用液压柱塞泵和多路控制阀。同时,恒立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先后在世界各地成立子公司,开设研发中心。
28年的深耕发展,恒立已掌握挖掘机高压油缸核心技术,成为国内较早实现规模化生产挖掘机专用油缸的自主品牌企业;6年的自主研发,恒立掌握液压泵阀产品关键技术,实现进口替代,迫使国际竞争对手降价销售;未来5年,恒立将继续秉持“进口替代,装配全球”的理念,继续深耕液压领域。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决定城市地位的关键因素。对常州来讲,坚持发展优势产业更是尤为重要。将优势产业培育为产业地标,这是常州特色发展之路的自然延伸,也表征着常州的产业发展迈向了新的高度。
“双联双智”提振效能
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中,新能源产业是常州高新区乃至全市最具发展优势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变革中的能源产业”也成为了热点话题。
盘活产业家底实现“双联双智双提升”。常州以“互联网+工业”和“互联网+能源”为重点,努力把“智能制造”和“智慧能源”塑造成为常州工业明星城市的重要标识。
其中,在能源互联网领域,天合光能的综合能源管理“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等,入选国家能源局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名单,成为国家级能源互联网试点工程。
据悉,天合光能从2017年开始,开启了“天合3.0”时代,构建一个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包含发电、储能、智慧配电、智慧运维于一体的新的能源体系,并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天合光能能源物联网品牌。
“只有谋求智造升级,才能保持和增强同业竞争优势。”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天合光能近年来全面布局和建设智能车间、应用物联网系统与大数据技术,打造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生产制造全链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
在常州总部厂区,天合光能在不新增建设用地、不增加建筑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完善智能车间硬件设施,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光伏产品智能工厂。如天合光能这般,常州众多企业正积极践行以“智”促“制”的实践,从“制造”到“智造”的理念已然在常州落地开花。
在常州发展的另一面,工业和能源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对常州的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常州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领域具有迫切需求,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中小企业亟需通过“互联网+”改造提升,提振效能、增强实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就如同面向企业的桌面操作系统,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帮助常州跳出产能扩张的老路,在此轮国际产业链深度变革中抢抓先机。”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如是说。
为了突破“高端信息服务业相对欠缺、本土服务商发展还不充分、信息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等制约,常州尝试与航天科工、机械总院等央企及华为、百度等ICT领域的世界级企业合作,把他们的生态合作伙伴和资源引入常州;与阿里共建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培养发展工业和能源互联网急需人才;成立常州工业互联网产教联盟,旨在突破应用技术研发,联合培养人才,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运用工业互联网及其蕴含在其中的新一代技术提供的先进工具、方法和手段对我国传统制造业重新赋能,将产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航天云网将着力打造云制造产业集群,为云端企业实现‘省钱、赚钱、生钱’三个层次逐步递近。”航天科工董事长高红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在常州,工业互联网正在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潜能,孕育出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常州,正以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为契机,跑出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发展加速度。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常州籍诗人赵翼的这句诗写出了这座城市的形象和气质。常州,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波澜壮阔的征途上描绘“强富美高”的卷轴画,续写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