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对经济增速放缓过分担心

29.10.2014  13:47

  

  

  厉以宁  

  

  坛主小传>>>

  厉以宁,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他在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主持《证券法》起草、《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

  核心提示>>>

  -在“新常态”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要更注重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

  -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

  -过去是集体所有制,要圈地就圈地,要拆房子就拆房子。确权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再有了,农民能够依法依证保护自己的权利。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讨论5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对“新常态”的理解。“新常态”是最近的一个热词,它的意思是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过分强调速度对中国经济不利。过高的增长率会带来资源消耗过快、环境污染、低效率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导致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

  错过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就会留下很多后遗症。结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时,中国的GDP世界第一,但我们的结构不行,无论是科技还是人口结构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今天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但GDP结构还落后于发达国家,因为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国内的GDP产出中所占比例远没有他们那么大。中国的人力资源虽然比过去改善了很多,但是我们大学毕业生在全人口当中的比例也比他们小。我们再错过了结构调整这个重要时机,那将是我国经济的最大损失。在“新常态”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要更注重经济质量和经济结构。

  这就谈到第二个问题,把硬性的增长指标改成弹性的预测值。多年以来,我们靠下死命令实现增长目标,地方的发展规划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央的发展规划由全国人大通过,一旦通过这些硬性指标,就意味着要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只顾增长,就把产能过剩、高成本、效率很差等都放在次要地位了。

  可喜的是,现在中央已经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先试验一段时间,如果这些地方试点成功,那么,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调整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

  中国经济增长率在下降,所以要谈第三个问题,怎么看待当前经济增长的下降。经济增长下降是有许多原因造成的,比如出口没有前几年那么旺了,还有一些过剩的产品也销不掉。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实际的GDP比统计公布的要高,而且年年如此。举几个例子,一是农民盖房子,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计入GDP,而中国农民盖房子,邻居亲戚互助盖房子,村里帮一些人盖房子,统统不计入GDP;二是家庭保姆,虽然工资在涨,但不计入GDP;三是个体工商户,他们采取包税制,营业额不是真实统计而是根据税额倒推,最近还在给年营业额三万元以下的企业免税,因此统计数字是低估的;四是中国GDP,根据前两年的统计,国有企业不到35%,外资企业不到10%,而民营企业可能超过了55%,有人说中国GDP掺水是不了解情况,民营经济虚报不就多交税了吗?国企可能为了政绩会虚报,但这个数字应该不会超过民企少报的数字。

  这样一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事实,我们GDP比实际公布的多,不要怕现在减收。

  第四个问题是投资与就业的关系。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老问题,却也是当前要着重研究的问题。经济学一般认为,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大量投资,但中国情况变了,要完善市场经济就要进行基础创新,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其结果是自动化程度提高,就业人数减少,这是高新技术发展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中国加强环保建设,也必然要求关、停一些企业,造成失业。

  如何解决?当前的政策导向是靠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小微企业,先开业、后办证,省掉很多手续还有贷款扶持,这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还有一个办法是搞农业,今年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要发展家庭农场。以前家庭农场是美国、加拿大、西欧才有,中国从来不提的,现在开始提了。为什么呢?因为土地经过确权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证,宅基地的使用权发证,农民在宅基地盖的房子房产权发证。2012年,我们带了政协经济组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师生在浙江考察。嘉兴市的土地确权之前,城市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比是3.1:1,确权以后正式公布的是1.9:1,差距大大缩小了。过去农民权利得不到保护,因为是集体所有制,要圈地就圈地,要拆房子就拆房子。确权以后这种情况不可能再有了,农民能够依法依证保护自己的权利了,积极性提高了,养殖业发展了,种植业也发展了。同时,农民想外出打工就打工去了,土地转包给别人,因为确权了,就不担心回来后人家不认账了。过去土地转包给别人,缺少足够的权属证明,打工回来想收回就难了,万一对方是村干部,就更吃亏。现在可以放心到外面打工,这边得到租金,那边打工,收入增加了。

  这就是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中国的现代农业正在兴起。这就为就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当前金融改革主要在哪里?中国是三个目标,一个是宏观目标,一个是微观目标,一个是结构性的目标。

  从宏观的角度来谈,中国金融业、银行业应该走向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利率市场化不等于利率的自由放任,因为自由放任对经济是有害的。所以,宏观上应该确定的是利率的市场化,也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讲的“让市场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微观的目标有两个,一个微观的目标就是银行作为一个金融机构,作为一个微观单位,它应该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

  从结构性的目标来谈,金融改革应该把重点从虚拟行业转到实体经济中来,因为实体经济比例是最重要的,中国的产品要打入世界,必须有一个自主创新的过程,要帮助企业来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另外,结构方面应该大银行对大企业,中等银行对中等企业,小银行对小企业,但是所有的大中银行要为最底层的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服务,这是表示全社会共同支持草根金融。

  三个目标:宏观目标,利率市场化;微观目标,银行两个效益并重,经济效益跟社会效益;结构目标,向实体经济转移它的重心,并且大中小都能得到照顾。此外,还应该加大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力度,政策性银行在中国太少了,而且还弱。政策性银行,比如说支持教育发展,你就成立教育银行;我们讲开发西部地区,有许多政策银行可以做,所以政策银行应该进一步扩大。

  (本文编辑整理自厉以宁2014年10月20日在北京大学金融国际论坛暨北京大学国家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的演讲,内容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