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建议: 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细节

29.02.2016  14:18

              行销观点: 很多编辑在上架建议的填写上,不科学、想当然、空泛,反而增加了图书分错类别的概率,对图书的销售产生了严重的负面作用。

              大家拿到一本书,翻看封底,一般在条码上方的位置,都有建议上架这项内容。我国的图书虽已有分类法划定类别,但因我国现在所使用的中图分类法,是上世纪70年代所设计制定。限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科技发展程度,所以中图分类法偏重政治、哲学、工业等内容的分类,而对于自然科学、生活、文化、艺术等分类,则偏少偏弱。更对未来可能增加的新技术、新事物的分类没有预留位置。现在我国图书馆系统及众多书店的管理系统虽仍沿用中图分类法,但是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该分类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业务的需要。为了便于图书在销售渠道内的分类及上架,便于图书产品可以被划分在读者群集中的图书类别、书店适合的销售区域。所以就有了添加上架建议这个办法,也就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对中图分类法不足的一种补救措施。

              笔者多年前曾在新华书店的物流系统工作过一段时间,恰好当时就负责新书入库前的分类填写。机房根据出版社工作人员按中图分类法填写的分类号,录入计算机系统。一个物流的收货员每天收到的新书成百上千种,他没有时间去仔细研究图书的内容,只能根据书名、中图分类号、CIP、内容简介等信息进行分类。对每本书分类所进行的思考,时间也就几秒,至多不过十几秒而已。在此情况下分错类别也就在所难免。这个上架建议的添加,如建议得当,将会大大加强分类填写的准确性。

              看似简单的上架建议,不到10个字,却需要编辑具有极强的业务能力。有时候恰当与否的建议,往往能决定一本图书的命运。如果一本历史书分到了文学类别里,如果一本科普书分到了社科类别里,也许这本书在此书店就要和读者说再见了。因为图书所在的书架,基本不会遇到可能购买的读者。但是建议上架也不能随便建议,而要根据图书的内容及所属读者群体,有针对性、有目的性、有实操性地建议。

                  上架建议要避免想当然。这是编辑犯得最多的一个错误,就是上架建议里标注的内容想当然,如畅销书、大众读物、青少年读物等。试问出版的图书还没上架,编辑怎么就能知道它会畅销?试问大众读物应该放在书店的哪个门类?试问青少年读物里包含了文学、动漫、科普等众多门类,这本书算哪类?这样的上架建议,写了等于白写,没有任何意义,没有可操作性。

              上架建议不可空泛。既然要做建议,就要做得具体,不能泛泛而说。如简单标注文学、经济读物、动漫、历史等。编辑可以加上更具体的内容,如中国文学、经济通俗读物、成人绘本、亚洲历史等。也可加上“文化·随笔”“文学·传记”等。上架建议要做到尽量详细,可以抓住最精准的读者群体为佳。

              上架建议可填写两类,但不宜再多。因为很多图书内容都是跨类别的,所以在填写上架建议的时候可以填写两个建议类别,但是不宜过多。书店人员也会根据自己的店面情况、读者特点进行选择。如“文学·传记”“绘本·历史”。这种情况书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二选一。但是切不可弄出一堆建议分类,太多选择就等于没有选择,同时也会让书店的工作人员对你这本书到底是什么内容变得一头雾水。

              选择上架建议的分类,要仔细研究书店的分类系统。虽然各个书店的分类系统不尽相同,但是大部分还都是基于中图分类法而制定。尤其是新华书店的分类系统和店面布局,还是有大的规律可循。所以编辑在填写上架建议的时候,千万不能拍脑袋而定,一定要多研究实体书店的分类系统,要根据书店的既有系统和分类规律而定。如书店传统的分类,文学分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文学、纪实文学等,编辑这个时候创造出一个玄幻文学、网络文学,这样分类可能大部分书店都没有,那这个上架建议算是白写了,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选择上架建议的类别,要研究同类图书的销售情况。假设现在某出版社出版一本《领导的艺术》,这本书既可以分在社交礼仪的类别里,也可以分在管理学的类别里,或者职场、励志读物、人才学等类别也可以放。这个时候该书编辑就需要研究同类图书在不同分类下的销售情况,根据销售的强弱,寻找最能帮助图书销售的类别。

              上架建议要以实体书店分类为目标。虽然现在的网络书店在销售渠道中,份额已经占到三分之一或者一半,但是在填写上架建议时,还是要以实体书店为目标。因为实体书店是根据图书分类,把书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和区域内。分类错了,就少有相关读者的浏览,销售机会就几近于零。而网络书店是基于搜索引擎,用关键字词、特定条件进行图书的搜索,图书分类的作用相对灵活一些,不会像实体书店那样,如果分类错误,或者不恰当则会影响到图书的生死。

              赘述了在填写上架建议时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虽然总结了几个方面,但因为笔者曾经负责过书店的入库分类,后又做过发行,所以对书店及渠道的情况相对编辑有更多的了解。编辑人员如果想对上架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把握,就必须要多去实体书店,在店面观察书店的分类布局,在书店查阅其他图书的上架销售情况,只有如此才能更精准、有效地提出图书分类上架的建议。  (杜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