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深水区”

13.05.2016  17:34

  新华关注

  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此次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变化之一,在于区域范围发生了变化,合肥都市圈的加入使区域更大了。”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在2010年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沪苏浙25个城市中16城市为核心区,其余为辐射区。长三角的范围一直确定为沪苏浙,并未纳入之外的区域。

  新的规划指出,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推进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我省已出台《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宁镇扬三市建立了主要领导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在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体育赛事承办、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据南京市发改委介绍,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正有序推进,《南京都市圈城乡空间协同规划》完成八市政府联合会签。“扬州正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我市沿江地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以及6家省级开发区,去年沿江地区以全市20%的土地,创造全市75%的地区生产总值、80%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87%的外贸出口,成为对接长江经济带、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先导区。”扬州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长三角城市群提出五大任务: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这意味着,此次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确立了更高的定位。在全国多个城市群中,长三角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城镇体系完整、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以仅占全国2.1%的国土面积,集中了全国20%的经济总量,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二个变化,应该是随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比如‘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长三角的规划也会发生比较大变化。”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比如长三角原来更多讲的是发展,但长江经济带将更强调环境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样作为下游的长三角,在功能上也需要和上游、中游形成联动,就需要对长三角的功能做一些调整。

  最新的规划提出,长三角要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例如,原来讲都市圈,还是一小时的概念。随着长三角基础设施的完善,已经缩短到半小时以内,昆山到上海高铁只要17分钟。促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一系列交通基础设施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宁启铁路动车本月将开跑,两个半小时到南通;南京北站、合宁客专、沪泰宁城际铁路、宁沪高铁宁扬联络线,宁淮城际铁路等,将在5年内动工……

  相关人士指出,除了交通等硬件设施的“一体化”,长三角还需制度的一体化。“此次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过,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已进入深水区,需要在机制上形成各城市合作的动力。区域合作的模式是阶梯式发展三阶段,初级阶段是城市的布局合作,中级阶段是生产要素合作,高级阶段是政府间的制度合作。而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制度合作阶段。”省发改委相关人士说。

  经济学教授刘志彪说,长三角的要素流动确实在加快,但政府层面的一体化推进还有待加强。建议在统一合作理念的同时,还是要从具体项目入手,这样各地才能看到收益,才更有积极性。“比如新能源汽车,长三角内部可以合作,统一充电桩的标准,统一布局和规模,需要装多少个充电桩,大家一起做一个规划。

  省发改委主任陈震宁说,目前我省正在打造的是“三沿”经济带,即以沿海、沿江、沿东陇海经济带为基本支撑轴带,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其中,推进沿江地区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好龙头地带优势和作用。”本报记者宋晓华

编辑: 邓晓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