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三十九万多考生角逐“人生第一大考”

08.06.2015  09:58
家长手持标语为考生加油。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摄

  高考年年相似,“主角”岁岁不同,不一样的“高考风景”随之上演。昨天是2015年全国高考第一天,我省39.29万名考生分赴全省13个考区273个考点12499个考场,角逐“人生第一大考”。本报记者兵分多路探访苏南、苏中、苏北考点,辑录了一个个赶考、送考、护考的动人镜头。

  考生镇定,家长却心焦

  在南京九中考点,怀抱着婴儿的白女士特别引人注目,她一直站在马路对面盯着校门,守候参加高考的大女儿。

  白女士的女儿是艺考生,艺术考了250分。“看女儿进考场时倒还镇定,反倒是我做家长的,从昨天夜里1点多就睡不着了,睁着眼睛一直到天亮。”早晨5点多,白女士带上小儿子的奶粉、奶瓶,从江北一路开车,把女儿送进考场。白女士两个多小时一直横抱着小儿子站着,不肯坐到远处的荫凉地休息。“我想让女儿从考场出来后第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给她支持!

  早上7点多,苏州人民路上的文庙内,陆续有考生家长前来烧香。“平时8点半才对外开放,今天高考特殊,我们提前上班,有的家长6点就赶来了。”苏州文庙管理所保安队长梁民忠说,每年6月都是文庙最忙的时候,文庙管理所免费提供三炷一套的“状元香”,首批500套已经发完,几乎是被家长们一抢而空。“一米见方的大香炉,6日晚上刚刚清理干净,到7日早上10点就几乎又满了。

  “烧香拜孔子也是缓解压力、祝福考生的一种方式。”文庙管理所副所长张劲雷介绍,过去,在科举考试之前,学生们也一定要来拜一拜孔子,这是千百年的传统了。

  “有件事,每年如约触碰我们心中那有关青春岁月的回忆,那就是高考。”高考第一天,在微信朋友圈内,关注高考的微信被热传,“金陵小记者”的感言格外令人动容,“即便家中没有考生,我们也会留心有关高考的新闻。因为,高考里有我们青春的影子。在最青春的时候,叩开梦想之门……

  农村考生,期望教育公平

  7日上午7点,新沂一中和钟吾中学两个考点,2000余名农村考生同时起床备考。头天下午3点,这些来自乡镇中学的农村考生由贴着“送考专车”的大巴统一送到这两个指定考点。

  在新沂一中,8人间学生宿舍只安排6名农村考生入住,他们自带被褥和生活用品。“高考期间,2000名农村考生的饮食是重中之重,这是几天前就拟好的菜单,两校食堂必须严格按照菜单买菜烹饪。”新沂市教育局安保科科长于金友介绍,考虑到高考期间可能会出现高温,易腐败的豆制品及因烹饪不当易引发中毒的食物均被剔出菜单。“馒头,鸡蛋,稀饭,清炒土豆丝,红烧排骨、糖醋鱼等等,早餐爽口,午餐营养。

  “保持常态,全力以赴,我对自己有信心!”上午8:10,响水中学考生林月娥告别母亲张红梅,离开在县城租住的屋子,满怀希望走向考场。家在响水县黄圩镇双套村的张红梅告诉记者,几年前丈夫在工地上出了意外,全家生活陷入窘境,一儿一女上学费用都靠亲朋众筹。不过,身处逆境的孩子非常懂事。“学习刻苦,省吃俭用,从不要人操心!”两个孩子进入高中后,张红梅把10多亩地托给表姐,到县城租房陪读。

  高考,是这个家庭收获的季节。前不久,儿子接到提前录取通知书,便动身去外地打工。“学费一年要8000块,得自己挣!”而作为农村考生,女儿林月娥最关心的是教育公平。“高考是人生的转折,我们贫困不怕,只要教育公平,农村孩子就可以通过奋斗改变命运!

  残疾考生,首次延时30%

  昨天早上8点半,常州考生李佳(化名)自信满满地走进考场。和其他考生不同的是,他是一名特殊的弱视考生,一个人被安排在备用考场,可使用放大镜阅读试卷,并且在大家交卷后延长30%的考试时间。

  李佳一出生就有视力缺陷,左眼仅存光感,右眼视力很低,被评定为视残三级。到了学龄,李佳妈妈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他送进了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一起学习。连黑板都看不清的李佳竟然一路读到了高三,不仅多次被评为三好生,而且在钢琴、游泳、化学等多项比赛中都获过奖。“平时学习,他要把类似于放大镜的助视器搁在书本上,然后鼻尖紧贴书本读写。每看一行字、每写一句话,都要比正常孩子耗费更多时间。

  “5月1号后接到通知,孩子能够多一些时间来答卷,我们全家都很高兴。”李佳妈妈说,希望孩子能够顺利通过高考,“这样全家多年的心血就不会白费。

  今年,全国首次实施特殊考生延长考试时间。“据统计,江苏共有89名残疾考生参加高考,其中听力残疾免考生79人(免外语听力考试43人,佩戴助听器36人),视力残疾及肢体残疾考生10人。其中,有5名考生享受每科延长30%考试时间的政策。”省教育考试院高招处处长袁桂华透露说,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各考点为残疾考生应考提供便利。“特殊考生在考前提出相关申请,先由各地教育考试部门进行审核,再由省教育考试院会同省残联等部门进行统一审核,通过后向考生下达通知书,各考点会专门给身体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安排单独使用备用考场。

  英国姑娘,成了护考志愿者

  “这边走,This way……”在南通中学考点外,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在“护考队伍”中格外显眼。只见她头戴黄色宣传帽,手执红色小旗,正用中英双语认真地指挥着场外秩序。

  “听说社区组织高考志愿服务,我就参加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高考现场。”24岁的Michael来自英国,去年她来到中国后,一直在南通某英语培训机构做外教。Michael称,跟国内不同,在英国考大学是采取“A-level”评分机制,考试成绩分六个等级,并可多次考试。“我感觉中国孩子上学都非常刻苦,高考也十分不容易,还有家长们特别重视。”昨天上午,Michael8点便来到考场外护考,9点多考试开始,她又匆匆赶回培训班上课。

  像Michael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2B铅笔、橡皮、风油精、矿泉水、一次性雨具……来自南通市崇川区和平桥街道濠城社区和颐和社区的50余位志愿者,为考生和家长们准备了不少应急物品,并全程肩负起考场外秩序的协管工作。记者见到71岁的志愿者庐大妈时,她正在小区门口疏导交通。庐大妈笑着介绍,他们这个高考护考志愿者团成立已有9年了,成员包括高一高二学生、街坊、党员等,而主力军就是她所在的“银发护考团”,都是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老人。“我高考护考9年了,从未缺过岗。”尽管年岁已高,庐大妈在考场外辛苦了一天有些疲态,但她却很满足,“一切为了孩子嘛!

  警方救急,“马大哈”顺利考试

  高考首日,泰州一名考生弄丢身份证、准考证,两名考生忘带身份证,警方及时救急,让3名“马大哈”考生得以顺利参考。

  上午8点21分,泰州公安海陵分局户政中队副队长王巧姣在海陵户政微博上,收到泰州机电高职校考点民警发来的信息,考生小李没带身份证。王巧姣立即与罡杨派出所取得联系,要求派出所迅速上传考生身份信息到制证中心,为小李办理临时身份证,同时自己驾车赶往制证中心。当王巧姣带着临时身份证赶到考场时,正在焦急等待的考场工作人员和执勤民警都几乎欢呼起来。

  就在大家准备松一口气时,又有一个紧急情况传来:在泰州第二中学考点,考生小王也未带身份证!巧的是,小王也是罡杨派出所管辖范围的。王巧姣一边通知派出所传输信息,一边又赶往制证中心,迅速为小王办理了临时身份证,及时送到考场。看到考生顺利开考,王巧姣才感觉到两腿已经酸得走不动路了,因为她都是以冲刺的速度在为考生办理证件。

  高考第一天,在南京市教育考试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同时显示12个考场的实时画面。据南京市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采用定时轮巡,不断更新各考场的画面,当需要指定查看某个考场或某个考务室时,技术人员只需从巡查系统中任意调选,即可显示画面。南京市教育局吴晓茅局长通过网上巡查系统,实时查看各区考点,大屏幕上不断切换的画面让各区、各考点保密室、考务室及考场尽收眼底。今年,南京市共有3000多名考务人员分布在29个考点、863个考场,守护平安高考、诚信高考。

  本报记者 蒋廷玉 付 奇 卞小燕

  李 刚 王 拓 赵晓勇

  杨频萍 葛灵丹 孟 旭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