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为11万家工业企业建数据运行平台系统

22.02.2017  08:07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硬约束,如何加快淘汰低端低效产能,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苏州用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答案。

  去年7月,省委书记李强在苏州调研时指出,要用一种价格机制、市场机制倒逼企业转型,把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和政府这只“有形之手”更好结合起来。“我们的办法是以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说,半年多来,苏州快马加鞭建设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了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综合评价机制、以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为重点的激励退出机制、以大数据为支撑的预测决策机制,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促使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建立企业大数据平台

  摸清全市“真实家底

  在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运行处,打开“苏州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其强大功能让记者暗暗称奇。目前该系统对苏州全市115675家工业企业做到了信息全覆盖。记者注意到,该系统甚至“”到苏州下属每个乡镇的每家工业企业的运行情况,诸如亩均税收、亩均销售、单位用电税收、单位能耗销售、单位销售税收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还不时提醒记者回避某些数据模块,因为这些数据大多来自各相关部门的原始数据,双方互有保密协议约束。

  “为确保数据真实性,我们直接采集来自供电、税务、国土等部门的一手数据。”苏州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沈银弟介绍,这个工业企业大数据中心打破了各相关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有利于政府“摸清家底”,精准掌握全市工业企业的销售、纳税、用地、用能、排污等详细情况。

  这个信息系统堪称“一网打尽”苏州工业企业,目前除姑苏区以外,苏州所属9个板块、13个部门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数据已全部归集,累计560多万条。在2013年即率先建立工业企业大数据中心的吴江区,目前已有16766家企业纳入了系统,做到了对全区大、中、小、微所有工业企业全覆盖。

  “有了这些数据,我们就能清楚判断企业当前的运行状况,预测其下一步的发展趋势。”吴江区经信委副主任沈斌说,苏州各地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都积累了一定的“家底”。“以往因为家底不明,政府在政策制定上很容易失去‘指针’,造成政策与企业实际需要背道而驰,最终让‘政府之手’发力失误。现在通过大数据平台,我们拿出的指导意见既有针对性又有精准性,企业更信服。

  以“亩产论英雄

  精准指导“低产田”改造提升

  工业企业大数据平台的建立,让苏州逐步摸清了工业经济的真实家底。然而,哪些属于优质资产?哪些属于低质低效?哪些需要重新盘活?解决了这些问题,这个大数据平台才算真正发挥作用。

  在“苏州市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信息系统中”,记者发现,系统将企业划分为A、B、C、D四类,分别为优先发展类、支持发展类、提升发展类、限制发展类,分类的标准是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综合考量环境排放、安全生产等级和能源消耗等主要指标,对企业进行百分制打分。这样,就像种田一样,苏州不仅摸出了一批“低产田”,还明晰了哪些田适合种什么。苏州提出,对A、B两类企业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C类企业制定提升发展政策,对D类企业则运用市场和行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整治和淘汰。

  “这个评价体系和分类标准,将为苏州淘汰落后、腾笼换凤提供科学依据。”苏州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这个评价体系既以“亩产论英雄”,也不“唯亩产论”,而是综合考量多种发展要素,力求客观公正。“今后资源配置就要向优秀企业倾斜,让落后产能在苏州找不到发展空间!

  在吴江,利用大数据精准淘汰落后产能已成现实。吴江开展资源集约利用以来,共排出14个高能耗、高污染和低产出行业,关停低端低效企业523家,腾退土地19536亩,将有效的用地指标用于好项目、急项目。

  在苏州推进工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个大数据平台的功效虽然尚未完全展现,但其评价、分类、监测、决策以及规划功能逐步成为政府科学施政的支撑。在全省关注的“263行动”中,这套系统就派上了用场。根据平台显示的513家沿江化工生产型企业的运行数据,苏州迅速行动,制定了“关停淘汰一批、进区规范一批、优化提升一批”的总体治理方案,被评价为C、D两类的化工企业成为“263行动”中削减落后化工产能的重点对象。

  通过市场之手

  把企业“”进转型升级通道

  “我们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这样一套运行机制,精准施策,对优质企业进行正向激励,对低端低效企业进行反向倒逼,把企业‘引’进转型升级的通道中去,加快提升发展质量。”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曲福田表示,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淘汰机制。

  苏州市经信委负责人介绍,在科学评判企业发展质量的基础上,再推进企业发展要素的价格差别化配给,这就有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把政府的发展导向性通过市场化的价格机制传递出来了。“我们要让企业明白,企业发展越好,在市场上越能以优惠的价格拿到要素资源,反之越贵,甚至淘汰出局,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自去年11月正式启动实施《关于开展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来,苏州对全市十几万家工业企业释放出这样一个强烈信号。

  通过市场化手段把企业发展质量“”上去,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成为关键性发力点。目前苏州正在围绕城镇土地使用税、用电用气用水价格、污水处理收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要素,制订差别化政策,以达到集约高效配置资源目的。这就意味着一旦被评价为C、D两类企业,将会在发展资源上付出更大成本。

  “通过政府大数据平台,我们可以清晰了解政府‘指挥棒’的指向,更好地调整产品结构,指导企业发展,比如那些高能耗项目,平台数据会显示其长期利润都比较低,企业就要考虑逐步替代。”亨通光电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江平认为,有了平台指导,政府和企业能够有效互动,共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亨通集团以亩均税收51.58万元列大集团企业第一,成为吴江重点培育的标志性品牌企业。

  本报记者 高 坡 李仲勋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