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南京5.8万低收入农户全面脱贫
中国江苏网12月15日讯(记者杨丽 实习生赵玉倩)溧水区晶桥镇,六合区冶山镇和龙袍街道,高淳区阳江镇,是南京即将在年底收官的2013—2015年新一轮帮扶攻坚工程4个重点帮促镇街之一,4镇街3年前锁定的5.8万户、12.1万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的低收入农户。
记者今日从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获悉,全市5.8万户低收入农户,约12.1万人已全部脱贫,所有行政村收入水平在年底有望达到省定的70万元脱贫标准。
记者今天走访了南京高淳区和溧水区的农户,了解低收入的农户在接受帮扶后的生活现状。
官城村:做麦芽糖 三个月收入五六千
制作炒米糖。
位于高淳西部的官城村共有低收入农户143户、360人,该村从2013年启动“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计划”。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建成一个集民间传统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品牌基地。
纯天然麦芽发酵12小时制成的麦芽糖、加入花生芝麻香脆可口的炒米糖是高淳的特色食品。每年的11月到次年1月,村里的“低收入增收合作社”就开始组织低收入农户制作麦芽糖系列的食品。村里还专门成立了高淳县濑渚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有手工技艺的农户建立起一家一户的生产小作坊。公司先统一收购他们的产品,再统一包装,提供给供货商。该公司的经理陈启勤介绍说,他们的产品申报了“淳风”牌商标,供货给在老门东和淘宝的网店。“前年一共卖出3万多斤,去年卖出2万5千多斤。”陈启勤说。
“原来年收入只有五千多元,加入合作社后,干三个月就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在作坊制作炒米糖的陈启志老人介绍,参与麦芽糖生产的低收入农户每年的人均收入由原来的4620元增加到7000元左右,基本实现了户户脱贫的目标。
水晶村:编草绳 每户净收两三万
编草绳。
溧水区晶桥镇水晶村低收入农户196户,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就开始从事草绳编织。为了解决秸秆的“出路”,让农民增收,该村于2011年成立了“水晶村农民草绳加工协会”,成为南京市首批农民创业基地。该协会帮助创业户统一销售、统一价格,使得草绳销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村支书朱保春说:“目前我村已发展草绳编织户近200户,每一户年消耗秸秆35亩左右,一年全村消耗秸秆8000亩。通过草绳编织,户净收入2至3万元,既解决了农村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的难题,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74岁的老汉徐敦松告诉记者,自己已经编了30多年的草绳,以前编草机要用脚踩,现在可以用村里免费配置的编草机,用电动机供能,大大提高了编织的效率和草绳的质量。一台机器给家里增收2万多元。
据市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一轮扶贫开发的重点任务将落到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和连片贫困地区。力争到2020年,南京实现低收入人口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按照新标准全面脱贫、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的总体目标。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