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喇叭, 管住了村民陋习
记者近日在海安采访听到这样一个故事:高新区胡集街道胡集村要给保洁员每月涨200元,而原因竟然跟村支书的小喇叭有关。
记者带着好奇走进胡集村。水泥路路面整洁,两边树木葱郁,花香鸟语;一条条沟河水清岸绿,不时看到有人悠然自得地垂钓,一幅景色宜人的新农村图卷呈现在眼前。
胡集村领头人、村支书胡仁福介绍说,胡集村有1300户、3300多人,有12条河道,总长20余公里。自从去年春天启动“清水工程”以来,先后组织干群驳坡、清淤、捞河草、割芦苇,清理水面漂浮物,河道面貌大有改观。可今年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环保意识不够,村民乱扔、乱丢、乱倒垃圾的现象又大有回潮之势,前期整治的成果岌岌可危。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民们不良习惯呢?村里召集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一同开动脑筋,大家一致认为,村民文明素养的提升才最关键。
自此,胡集村8名村干部的电动自行车上多了一件新装备——录音小喇叭,就像流动商贩一样,走到哪,广播到哪。所不同的,广播的内容均是村支书胡仁福亲自录音的。村干部们每逢检查和上下班,村民们都能听到胡仁福的“粗门大嗓”:“广大村民你们好,环境整治大家搞,路道管护很重要,路边要求有花草,沟塘河道已清了,水清养鱼非常好,垃圾入池要做好,千万不能到处倒,粪便直排罪不小,处罚力度非常高,现在生活条件好,人人动手不可少,长效管理很重要,胡集村民素质高。”
村干部的大实话,村民们听了入耳入心。15组有一座桥头,以往垃圾和秸秆成堆,河水常年被污染发黑。如今,保护环境成为沿线村民的自觉行动,也形成了村民之间相互监督的良好风尚。在清理22组一段内沟塘时,严家河边的三棵桃树斜向河里,按照清水工程的要求河面视线范围内的杂树必须清理,可严家老人认为这是风景树,称锯掉后会影响家里风水,执意不肯清理:“谁敢清我家的树,我就找胡仁福拼命。”严家儿媳妇跟婆婆就说了一句话:“人家胡书记都说了我们素质高,清水工程是为了我们大家好,不要因为几棵树与大家伤了和气。”婆婆见儿媳妇胳膊肘往外拐不帮她说话,气得腮帮子直鼓可又找不到理由反对,只好作罢。
家住12组的孙启强,年饲养蛋鸡2500羽,农闲时就将多余粪便直排河中。村支书的小喇叭广播,使孙启强意识到粪便直排的危害性,在没有人提醒的情况下,主动用粪车装运送给需要的农户,并清理以前的粪便污迹。“再进行粪便直排就对不起村干部的一番苦心了,优美的家园还是要靠大家啊!”
伴随村民环保意识增强,垃圾乱拋乱扔的现象少了,村保洁员工作量却大了。“以前3天清理一次垃圾桶,现在天天都得出动垃圾车。”保洁员陈春和说。不久前,胡集村以高分跻身海安县首批清水工程达标村。对于这个荣誉,陈春和心里美滋滋的,“村里干净了,还有我的一份功劳呢”。
本报通讯员张贵才
本报记者丁亚鹏
编辑: 燕志华、王瑶